04:衡复天平
     
本版列表新闻
天平微更新:~~~
天平微更新:~~~
天平微更新:~~~
天平微更新:~~~
     
2018年02月1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平微更新:
点亮街区 温润人心(下)
龚政 魏克
  街区微更新,美就是终极追求了吗?答案远不止于此。

  若非循着一片绿化墙,永嘉路511号“人文荟萃”城市会客厅完全可能被“错过”。从外立面来看,它与周边的其他建筑浑然一体,走近一看,却内有乾坤——一排排书架上陈列着天平“名家坊”的名家书籍、手稿、影像档案及徐汇城市文化发展的相关资料。首期与上海京剧院联手举办的“国粹传承”展,以文化沙龙的形式,将尚长荣、李炳淑、陈少云、唐元才、王珮瑜等艺术家的京剧演绎与社区的人文活动有机融合起来。

  永嘉路511号属“保留历史建筑”,建于1939年,之前一直被用于建岳居委的办公用房。为了还历史建筑以本来的面貌,街道对入口铭牌、壁灯、扶手都进行了与风貌相协调的优化设计,根据历史图纸恢复了建筑本来的红砖和门窗样式,同时对沿街立面的外露管线与设备进行规整,使建筑内外环境有了很大的提升。

  “我是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秋天的落叶也很漂亮”“我从小居住在天平街道,虽然现在不住在这里了,但仍留恋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是弘扬中华艺术、传承中华文化之地,希望徐汇的文化工作越来越好。”“叶子、音乐还有普希金——故事越发丰富丰饶,美在极致,如童话中!”……翻开厚厚的游客留言本,密密麻麻的感言满载着对社区文化的期许。历史建筑蕴含的丰富内涵,只有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结合,才能激活其生命力,“微更新”不仅让“美好生活”在街角呈现,更为社区注入了“精气神”。这里就像城市空间里的一本书,供市民“边走边读”,阅读社区故事,感知城市温度。

  “原来这里只是间普通的居委办公室,现在不仅变美了,而且还能经常看到文化名人,过两天我们还要在这里举办摄影采风活动,拍拍我们身边的岳阳路和永嘉路!”伴随着留声机悠扬的乐曲,建岳居委的文化志愿者董雅珍兴致勃勃地告诉笔者。

  微更新后的永嘉路511号更名为“人文荟萃”城市会客厅,不仅保留了一部分居委办公的用途,还承担着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功能。为此,几位热心居民自发组成了文化志愿者讲解队,为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提供引导讲解服务,还不定期地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城市会客厅这个名字很好,我们也常常相约在这里,聊聊生活、聊聊小区、聊聊周边的变化。”不仅如此,更新后的永嘉路511号还成为辖区内中小学生了解社区故事的有效载体。高安路第一小学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组团来到这里,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天平街道的人文底蕴,增强对社区的了解和认同。

  城市文化需要保护和传承。在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战略的过程中,风貌区不仅仅是记忆的载体,还应当是传播文化的平台。在天平街道的128处文物保护建筑和17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上,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蕴藏着城市记忆和生活密码。而社区管理者要做的,就是通过城市的微更新实现功能再造,存续“遗传密码”,让居民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城市品质的提升,收获日常且丰足的幸福感。龚政 文 魏克 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社区广角
   第03版:家园建设
   第04版:衡复天平
点亮街区 温润人心(下)
因为爱,所以留恋这片梧桐
秋海堂艺术空间
漫生活速递
天平家园衡复天平04点亮街区 温润人心(下) 2018-02-12 2 2018年02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