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梧桐树下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2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忆第一次学雷锋
王泠一
  一九七四年春天,我刚刚小学一年级,也就是和现在的朱沐恬同学一般大。我是幼儿园时期就知道雷锋了,因为家里墙壁上就是雷锋的年画。学雷锋,则是统一的三月五日一起行动。班主任老师动员之后,就分小组行动。

  当时,我在玉屏南路上的中山西路第一小学读书,离家很近,每天步行十五分钟就可以到达学校,同学们也就是自己的邻居。我的年级现在看来规模很小啊,只有二个班级,一个班只有二十四个学生。我的一班,四人一组即分为六个学雷锋的小组。老师不带队,由小组长在活动后第二天再汇报。

  我的小组去了家里附近的米店,另外三个同学是一个弄堂的邻居。我们的任务是捡零星掉落在地上的米粒,我们还带了平时自己在学校里吃饭用的小铝盒子。当时,买米凭票和购粮证,每家每户都是定量的。买米者,自己会带一个布制的米袋。秤好份量之后,米一般是十斤、十五斤和二十斤,就从一个半自动的机械装置中快速流入侯在出口的米袋。这时会有米粒散落。

  我陪父亲买米时,很早就发现:买米的一般都是成年男人,有几粒或者十几粒米掉在地上根本不在乎。我们四个小人忙活了一个上午,汇合到我铝盒子里时已经占一半多空间了。把米还给米店,米店营业员拒绝接收;说是已经出售了,就不是集体财产。于是,我们小组就第二天到学校交给班主任。

  班主任用一把小秤量了下份量,有二两多。她很生气,认为这就是浪费粮食。她把我们小组捡来的米洗干净之后让伙房熬成了很稀薄的粥,让全班每个同学都喝了点,并告诉全班同学雷锋叔叔小时候根本就喝不上这样的粥。

  爱惜粮食,我是通过学雷锋活动记住了。不过,这米粒散落的情况我坚持观察了下去。只是一直到我一九七九年小学毕业,这个情况都没有改变呢。

  如今,四十四年过去,传统的粮店早已经消失。现在都是超市里小包装的精致大米,孩子们也无须捡米和淘米。只是无论时代怎么发生变化,小学一年级开始学雷锋这个传统在上海、在全国都始终坚持着。一年级的朱沐恬同学记录下了她第一次学雷锋的简单情节,让我这个课外辅导员很欣慰。从范建军校长给我的图片来看,向阳小学一年级的学雷锋也有小组行动,如在学校周边清理落叶、在社区里进行垃圾分类……这证明,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王泠一(作者系民间诗人、乡村歌手;《上海民生发展报告》主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社区广角
   第03版:平安天平A
   第04版:家园建设
   第05版:大调研专版
   第06版:平安天平B
   第07版:梧桐树下
   第08版:衡复天平
回忆第一次学雷锋
我的第一次学雷锋
街道举行2018年基础教育咨询活动
2018年招生入学政策热点问题解答(节选)
天平家园梧桐树下07回忆第一次学雷锋 2018-03-20 2 2018年03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