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自2011年末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以来,朱家角镇党委坚持将此项工作与推进全镇中心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增强组团服务工作实效性。
推进全镇中心工作
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是全镇中心工作,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为人民谋福利。社情民意检验着镇党委、政府工作的实效,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推手。朱家角镇对走访中收集的群众诉求、问题、建议高度重视,客观分析,综合研判,并化为镇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依据,坚持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切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主体是村居党支部,工作班子建在基层,骨干力量来自基层,经验典型也出自基层。在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朱家角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把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作为一个大平台,把党的各项工作渗透到基层一线、资源配置聚焦到基层一线,为提高党支部建设有效性提供全方位支撑,让党支部联系服务群众有舞台、有氛围、有动力。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工作中,朱家角镇党委组织党政班子、人大领导、调研员分别结对联系28个行政村和8个居委会。机关干部、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担任150个块区的第二牵头人。形成了由镇领导联系村居,机关干部联系块区,村居两委干部和团队成员联系群众的联系服务工作网络、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由此促使各级干部把责任化为动力,把畏难情绪转变为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困难的积极态度。干部作风明显改善,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人对人、面对面”,党员干部与群众互动,诚心诚意走访了解,真心真意解决问题。朱家角镇的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正在继续推向深入……
服务群众,也是一门学问
深入基层,融入群众,让组团联系服务群众这一活动真正取得实效,正确的方式方法尤为重要。各村居、单位的党员干部们通过走访,深有感触——
社保中心:
“一门式”转变为“一口式”
社保中心通过以“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创群众满意窗口、创优质服务品牌、创行业一流业绩,争做岗位先锋、争做服务标兵、争做窗口明星”为主题的活动,进一步强化中心员工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务实意识,确保为民服务工作落到了实处。
根据群众反映的办理手续繁杂问题,中心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从“一门式”服务转变为“一口式”服务,开展“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类办理、中心统一管理”的运作模式,实现“一门进入,一口受理,协同办理”, 群众办事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新胜村:
做一个倾听者、发现者
走访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是每个村民都会对走访人员和颜悦色,少数村民存在一定抵触情绪。这种时候,走访成员就要摆正心态,牢记组团走访目的。此刻的走访者就是一位倾听者,要仔细听村民的话,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中的不足,用诚恳态度赢得村民信任。
对一些小问题,村民可能不会主动寻求帮助,这就需要团队成员仔细观察、主动发现“隐性问题”。一次,团队走访了几户村民,村民们都表示没有什么问题,但正当离开时,听见一位村民刚从公共厕所走出来,在抱怨:“公共厕所造好这么久了,灯也不装一个,刚刚差点摔一跤!”周围几个村民也连连应和。这就是意见!在了解具体情况后,村委随即进行讨论,采取措施,解决了厕所的照明问题。
淀山湖一村:服务到船头
淀山湖一村是一个渔民村,人口少,面积小,但村民作息比较特殊。服务团队很难根据上级部门下发的相关走访操作手册按部就班。村党支部经讨论决定,把部分组团式联系群众活动的阵地转移到渔民船头——“走得上船头、听得到诉求、解决得了问题”。当渔民刚靠岸抛完锚,团队服务人员就登上船头,与渔民们一起拉起家常,倾听诉求。
村民陈某的母亲已退休多年且体弱多病,自己失了业,女儿还在上学,全家只靠丈夫在外捕鱼维持生计。由于其渔业捕捞证是后来办理的,不能获得政府给予的柴油补贴,全家生活较困难。为了帮助她,服务团队发挥组团力量,通过与就业援助员的沟通,帮助陈某找了一份工作,缓解了她家的经济困难。
万隆村:“仁义礼智信”
一年半来组团式联系走访群众工作的开展,万隆村深感“仁义礼智信”对于党员干部做好组团式工作的重要性。
怀一颗仁爱之心为村民设身处地考虑,无论村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大或小,都应该从他们的角度合理地去帮助解决;怀一颗道义之心对有困难的村民伸出援手,帮扶他人,不能只为走访而走访;怀一颗尊敬他人、平等待人的敬畏之心,不管什么类型的人,都要客观公正地把工作落实到位;怀一颗明辨是非的智慧之心,对于部分村民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也不能一味简单地做“老好人”,不讲原则地去乱答应,博取部分群众的掌声和呼声;怀一颗真诚之心,真心实意多走、多看,多听,真真实实地为村民群众解决困难,造福百姓。
东大门:
横向组合、纵向同步
东大门以“横向组合、纵向同步”构建社区服务团队,服务社区居民,获得了一致好评。横向组合,就是联系与民生相关的职能部门,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使群众不出社区就能办理部分民生事务。纵向同步,就是借助组团服务机制,构建政府部门和群众交流平台,及时上传民意下达服务。
由于河畔小区“先有路,后成小区”的特殊性,主干道河畔路经常会有社会车辆来回穿梭,路面久而久之破坏严重,坑洼不堪。社区服务团队向镇规建科反映情况,镇规建科实地察看后,研究决定对路面进行修复,并加罩沥青。经过3个月施工,一条长250米、宽5米的沥青路面展现在居民面前,一直困扰周边居民的出行难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组团服务故事
在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全镇各村居、单位的党员干部们在走家串户中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获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其中,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回味的故事——
女儿的户口有着落了
“看着女儿身边玩伴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女儿却还在为自己户口问题忧心忡忡,作为父母心里很不是滋味……”
13组村民姚某与妻子结婚多年,由于其妻是外省市人员,按当时政策规定,孩子户口要随母亲,所以姚某女儿的户口就跟随妻子报在了外省市。现在,姚某的女儿已经年满15周岁,照理户口可以回迁上海,但是由于当初妻子在家乡给女儿报户口时日期填错,因此姚某女儿户口回迁得不到批准。
宋主任将姚某家碰到的问题向村党支部汇报,村党支部立即向镇妇联上传了报告,并附上了姚家详细的情况说明。计生办了解后,多方奔走,沟通协调,终于在去年12月22日,解决了姚某女儿的户口问题。手持新户口簿的姚某一家感动万分。
拆除“拦路虎”
如今家中拥有私家车的居民越来越多,大新街居委会在组团走访中,有居民反映朱家角镇大新街新风新村7号楼西北侧通道口一根废弃的电线杆成了“有车一族”出行的“拦路虎”。接到居民反映,大新街党支部书记出面提交申请书,联系有关单位,通过两个星期的努力,电线杆清除了,扫除了路障。居民们连声叫好:“这样车子开进开出方便多了。”
三个“真的没想到”
去年7月的一天,教苑小区的王阿姨急匆匆地跑到居委会,反映这两天她家的生活用水突然水量变小,希望居委会出面帮忙解决。居委会支部书记二话没说,拿起电话拨通了建产物业公司和朱家角自来水厂,相关单位立即根据组团方案派工作人员上门服务。
王阿姨离开居委会到家不久,居委会工作人员带着物业公司、自来水厂工作人员组团来到她家,对水管做了详细的检测。原来是她家供水管道老化,锈块堵住了出水口,加上天热居民用水量增加,导致用水量小。工作人员卸下水表,清除了水管里大量的锈水和赃物,出水量明显增加,用水难题解决了。
王阿姨高兴地说道:“我这么小的事,居委会这么重视,真的没想到!服务这么贴心,真的没想到!办事效率这么高,真的没想到!”
老年助餐点闹猛
西湖新村居民大多为退休人员,社区独居、孤寡、困难老人一直以来存在就餐难问题。社区党支部主动同镇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沟通,在社区办公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将部分办公区域改建为社区老年助餐点。现在,每天上午10点半,居委会班子成员和志愿者就在社区老年助餐点迎接前来就餐的社区老人们,为老人们打上一份份热腾腾的饭菜,盛上一碗碗热汤,平均每天来就餐的老人有100多位。老人们个个吃得心花怒放:“社区党支部真是做了件贴心实事!”
帮企业出点子
去年,朱家角镇社会党委在走访中了解到,上海中瑞富士离合器有限公司产品订单持续增多,产品供应跟不上需求,企业发展遇到困难。
组团服务团队联合企业党组织和工会在党员和员工中征求意见建议,共谋解决办法。经多方商讨、协调,提出了加强员工培训,提高生产效率、改进流水线配置,从每组13人减为7人的改善措施,切实提高了企业生产能力,产量从每天的1500台增加到1800台,缓解了企业供求矛盾。 采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