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科普协会会员,1997年香港回归时,我撰写了一篇关于香港在回归时段天气预测的科普文章。
当年香港即将回归祖国,中华儿女无不欢欣鼓舞。在回归之前,我与大家一样密切注视着相关的进展情况。1997年上半年,媒体陆续报道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庆委会的庆典活动安排等情况。我特别注意到,庆委会对许多群众性的大型欢庆活动都安排在露天——这就关系到天气。而我从《参考消息》中又看到,当时香港记者引用有关人士的话,对回归时段的香港天气都作了乐观的估计,主要理由是六七月之交,南方的雨带已经北移至长江流域(梅雨),香港不再是雨季。
本来,天气预测是气象台的工作职责,即使是专业的气象工作者也不能以个人名义发布预测预报。由于离香港回归日尚有几个月时间,气象部门按当时的技术水平,还不可能就回归时段的香港每日天气进行准确预测预报,因此他们也没有发布这方面的消息。但香港回归时段的早期天气预测又十分重要,因为它关系到许多庆典活动的事先安排。于是,我根据过去学过的气象专业知识和掌握的有关香港的气候与气象的资料,写了《香港近五年七月一日天气状况》一文。当年5月2日先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接着香港《大公报》也予以全文刊登。
我在文中列出了1992——1996这5年中每年6月30日与7月1日的天气、气温及附近时段的台风活动状况,再根据当年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程度,最后得出预测结论:遇上雨天的概率大,要有冒雨(庆祝)的准备。《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刊出该文时还特地加上编者按语:“天气晴朗固然很好,风风雨雨也属正常……只要你心情好,何在乎天气变化。”《大公报》刊出该文后,香港天文台科学主任发表的谈话,肯定了我的这一预测。后来庆委会依据专家及各方面意见对原先的各种大型露天活动安排作了相应的调整。
1997年7月1日前后几天,香港果然天天有雨,事实证明了我先前的预测是准确的。我很高兴为香港回归作出了一点小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