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早间点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广 告
 第A23版:投资理财
 第A24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双城记
 第B02版:双城记
 第B03版:双城记
 第B04版:双城记
 第B05版:双城记
 第B06版:双城记
 第B07版:双城记
 第B08版:双城记
 第B09版:双城记
 第B10版:双城记
 第B11版:双城记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连载
 第B16版:阅 读
 第B17版:香港购物
 第B18版:香港旅游
 第B19版:香港休闲
 第B20版:香港与我
 第B21版:好吃周刊
 第B22版:美食物语
 第B23版:上海味道
 第B24版:吃遍中国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香港力量之开发
 第B27版:香港力量之置业
 第B28版:广告
 第B30版:广告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广告
第B14版:夜光杯
数字报纸
全球日报50强
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理事单位
新民晚报旗下媒体: 新民网 | 新民周刊 | 新民晚报社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2007年6月28日 星期

预测回归日天气

余仁杰

  我是中国科普协会会员,1997年香港回归时,我撰写了一篇关于香港在回归时段天气预测的科普文章。

  当年香港即将回归祖国,中华儿女无不欢欣鼓舞。在回归之前,我与大家一样密切注视着相关的进展情况。1997年上半年,媒体陆续报道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庆委会的庆典活动安排等情况。我特别注意到,庆委会对许多群众性的大型欢庆活动都安排在露天——这就关系到天气。而我从《参考消息》中又看到,当时香港记者引用有关人士的话,对回归时段的香港天气都作了乐观的估计,主要理由是六七月之交,南方的雨带已经北移至长江流域(梅雨),香港不再是雨季。

  本来,天气预测是气象台的工作职责,即使是专业的气象工作者也不能以个人名义发布预测预报。由于离香港回归日尚有几个月时间,气象部门按当时的技术水平,还不可能就回归时段的香港每日天气进行准确预测预报,因此他们也没有发布这方面的消息。但香港回归时段的早期天气预测又十分重要,因为它关系到许多庆典活动的事先安排。于是,我根据过去学过的气象专业知识和掌握的有关香港的气候与气象的资料,写了《香港近五年七月一日天气状况》一文。当年5月2日先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接着香港《大公报》也予以全文刊登。

  我在文中列出了1992——1996这5年中每年6月30日与7月1日的天气、气温及附近时段的台风活动状况,再根据当年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程度,最后得出预测结论:遇上雨天的概率大,要有冒雨(庆祝)的准备。《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刊出该文时还特地加上编者按语:“天气晴朗固然很好,风风雨雨也属正常……只要你心情好,何在乎天气变化。”《大公报》刊出该文后,香港天文台科学主任发表的谈话,肯定了我的这一预测。后来庆委会依据专家及各方面意见对原先的各种大型露天活动安排作了相应的调整。

  1997年7月1日前后几天,香港果然天天有雨,事实证明了我先前的预测是准确的。我很高兴为香港回归作出了一点小小的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