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当“元祖”的当家人张秀琬只身一人来上海滩开创事业时,她万万没有想到,申城对她的第一场“严峻考验”,竟是从最简单的“吃”开始的。
那天,张秀琬跟我聊起这桩事:“我真的无法想象,初来上海,为什么会对上海菜这么不习惯。午餐时间看着餐厅阿姨乐呵呵端上桌的热菜热饭,我就一点食欲也没有。硬着头皮勉强咽几口,就撂下筷子再也不想吃了。同桌我的上海同事都好生奇怪,这么香喷喷的饭菜,董事长为何如吞苦药?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上海菜太甜啦,你想连煮肉都要放那么多糖,我可怎么受得了?”
张秀琬总忘不了当年那件有关糖的趣事:她说,初来上海,我请本地人张阿姨烧菜,想尽办法向她传授烹调台菜的基本要素,可惜起色不大。有一天,张阿姨看到我兴致勃勃地谈个没完,便直截了当地对我说:“董事长,你想想,离开了糖,还怎么烧菜?”面对这个“离开了糖,还怎么烧菜”的大师傅,我只有放低要求,说:“那糖是否可以少放点?”想不到这又闹出一场风波。
那天,我出门前悄悄将糖罐藏起来,心想阿姨找不到糖,今天菜里总不会放糖了吧?谁知聪明反被聪明误。那天晚上回到家,坐上餐桌时,还得意自己白天的“小动作”,想着今天总算可以品尝一下新口味了。哪知一尝之下……唉,这是怎么回事啊?怎么菜的甜味比平时还重!一问才知,张阿姨翻遍橱柜找不到糖,一急,立马冒雨奔出去,自掏腰包去食品店买了一大包糖回来。由于赶得急,心一慌,一大把糖入锅,上海菜就更加上海菜了!真叫人哭笑不得。
后来,张秀琬只得“割爱”另找了一位阿姨,而第一条件就是“烧菜必须不放糖”。
这一回,张秀琬请了位年轻点的阿姨,心想,年轻的阿姨“保守性”总会少些吧?
新阿姨笑吟吟地上门来掌勺。因前车之鉴,进门之初张秀琬便将“禁糖之规”反复重申了好几遍。可如此高调禁糖,仅管用了48小时。两天后,新阿姨再也忍不住了,悄悄溜出家门,又自说自话捧来了一大堆糖,白糖、红糖、冰糖,样样俱全。因为这两天烹调的菜肴,在新阿姨尝来,实在味同嚼蜡啊!
看来,张秀琬身在上海滩,与上海菜就很难“绝缘”了。而这些年来,张秀琬果真对上海菜也从最初的排斥、远离,到逐步接受,进而有一点喜欢了。张秀琬说,这几年本帮菜系也在不断演变,变得越来越海派,也越来越容易被五湖四海的食客所喜欢。
新上海人进入上海滩,他们的口味与上海菜在冲撞中又互相融合,正是一个“和”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