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持续高温将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就下个月极易发生的肠道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暑等,发出“疾病预报”。
● 防蚊灭蚊,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发生。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均为通过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当人体被携带乙脑病毒或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经过潜伏期,乙脑患者可出现持续性高热,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筋、脑膜刺激症状,登革热患者则出现发热、畏寒、乏力、伴头痛、眼眶痛、肌肉痛、关节痛、骨骼痛、皮疹及有出血倾向等症状。这两种传染病在本市的流行季节为7至9月,尤其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乙脑发病高峰期。在做好夏季防蚊、灭蚊的同时,如有遇到持续高热,头痛、呕吐、抽筋等症状者,应及早去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预防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副伤寒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持续高热、腹部不适、肝脾肿大、玫瑰疹等。主要通过水、食物、生活接触传播,夏秋季为流行季节,好发年龄主要为学生与成年人。市民在高温季节要特别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做到不喝生水,不吃不卫生、不洁食品,饭前便后勤洗手,把住“病从口入”关。
● 注意防暑降温,预防中暑发生。
中暑是一种热平衡障碍或水盐代谢紊乱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由于人体大量出汗,水分丧失,导致电解质丢失,循环血量减少,致使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肌肉疼痛,有的病人可出现高热等症状,严重者如患热射病可发生死亡。
要充分重视防暑降温,各单位工作场所要加强通风降温,调整作息时间,高温下作业人员更要做好个人防护,补充含盐的水分。年老体弱多病者则要注意房间通风降温,补充水分和营养等。 (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