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餐饮界如今是百花齐放,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回顾近20年历程,不得不提到一位对上海餐饮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香港商人黄楚清先生。
20年前,黄楚清首次来到上海。他发现这里的餐饮业,无论是店容店貌、菜肴品种,还是经营理念、服务水准,都给人一种落后感。尤其让他困惑的是,为什么上海的饭店、酒楼一到晚上7点,服务员就迫不及待地催着要顾客离开。有生意不做,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他感到上海的餐饮业还被一些无形的东西束缚着,也看到了蕴藏的巨大商机。
他果断决定,正式由香港转来上海投资餐饮。
他先是来到上海最具有商业氛围的黄浦区,在狭小无名的天津路上开了一家“人人菜馆”。店虽不大,却引发了一场上海滩喝港式早茶风。许多上海人就是自那时起,逢到休息天或闲暇日,或家人或朋友,联袂来到餐馆,边喝茶边品尝精美的港式茶食,成为上海一时的时尚。
“人人菜馆”的成功,坚定了黄楚清继续投资上海、做大做强港式餐饮品牌的决心。1991年,就在徐家汇商城建设尚未启动、肇嘉浜路尚是一条冷清的大道时,黄楚清以商人的敏锐和慧眼,在这偏僻、冷落之处,打出了“天天渔港”的招牌,并在沪上率先引进生猛海鲜和正宗港粤菜。许多老食客至今难以忘怀,门外瀑布飞流,水车辘辘,透过巨大的玻璃墙,一排排鱼缸中,游弋着众多说不上名字的鱼虾蟹,令人大开眼界。于是,到天天渔港请客吃饭,成为极有面子的代名词。海内外众多文化、体育界的名人纷至沓来。从此,上海餐饮界生猛海鲜纷纷登陆,是他引领了沪上第一次美食潮流。
随着徐家汇大规模的市政改造,“天天渔港”被动迁到了打浦桥。面对火锅、本帮菜、杭帮菜等餐饮新潮的轮流冲击,曾经一枝独秀的港式粤菜风光不再,加上打浦桥饭店林立,竞争非常激烈。经过几番调研,黄楚清决定朝精致、高档粤菜发展,他从香港请来了烹制翅、鲍高手。由于菜点出品精良、选料正宗,吸引一大批老吃客,并由此带动了沪上鱼翅、鲍鱼的消费,提升了粤菜的品位,并再度引领了上海的美食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