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高级商业区内,叫一客荠菜肉馄饨的外卖也要20元,只有12只,往往吃完了还意犹未尽。因此在同一个写字楼里上班的人混了个脸熟后,就在MSN上交流饮食爱好,中午组成饭搭子,一同出去觅食。喜欢吃辣的约在川菜馆碰头,素食主义者清真菜馆见,没什么爱好的就去港式茶餐厅。五六个人,五六个菜,外加一个新鲜的热汤,可以吃得有滋有味,最后AA算账,每人二十来元,心满意足。
上海的住宅小区内,越来越多的有车族开始在小区的业主论坛网上发帖,寻找车搭子——住在同一个小区内,又碰巧在同一个商业区上班的人。每个车搭子每天付给车主十元二十元,即可享受“专车”上下班的接送服务,而车主也乐得收些“服务费”,补贴每月的汽油费及养路费支出。而且,由于车搭子是同一个小区的人,彼此都比较放心。
在安全的前提下,能够惠而不费地把生活弄得舒适一点,是大部分上海人生而具有的习性。我周围的上海女孩,永远知道在哪里能够买到式样正点价格又实惠的古董电话机,在哪家医院能够找到曾在香港为明星行医的中医。
不过据说“车搭”引起了出租车管理机构的不满,认为这有“违章营业”的嫌疑,应该对车主予以罚款。但上海的报刊搬出国外也有同类事件的例证,并且指出此类行为还颇受国外政府的提倡,因为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并缓解公共交通的压力等,和出租车管理机构在报刊上举行论辩。
刚来上海的北京朋友对这种浓浓的“实惠”氛围不太敢恭维,说上海人实在太小家子气,过分关注生活的细节,做不成大事。这话虽然苛刻,其实还是有点道理的。上海的精英们讲一分价钱一分货,主张出多少力就应该得到多少回报。用所获得的回报去经营更体面、更享受、更自在的生活,是大部分上海人工作的唯一动力。但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最少的钱做出最高质量的事,上海人堪称全国的翘楚。因此有个北京老板曾得出结论:找个上海人做执行总经理,是最省心的选择。
但是真正辛辛苦苦经营出一个装修体面、舒适美观的家后,上海人却不能够静静地躺在阳台上晒太阳,而是又在处心积虑思考如何把阳台遮起来以获得更多的空间,或者如何把窗帘换掉,从而让室内风格更为完整。这或许是个不小的遗憾。
“饭搭”如今已经和当年的AA制一样,被认为是生活方式的一种创举。而“车搭”的存在究竟是应该提倡还是禁止,估计还要在上海的报刊上论战一阵子。这种有助于将生活调理得更为舒适的事情,有时候比“911”事件更能让上海人注目。这种对生活的精心经营,或许对某些人来说,无趣得很,但对一些上海人来说,却是生活中最大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