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上海边界行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地产人物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专版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6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7版:新民环球·健康
 第A38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9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40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周刊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7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8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9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3版:e生活·数码
 第B24版:e生活·资讯
第B14版:时尚·秀场故事
数字报纸
全球日报50强
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理事单位
新民晚报旗下媒体: 新民网 | 新民周刊 | 新民晚报社区版
上一篇  
2007年6月29日 星期

设计师的个性宝店

  ■ 王一扬把衣服和茶缸结合起来,也算是一种特色吧

  不管你是不是上海人,甚至不管你喜不喜欢上海,没有人否认上海这个城市的魅力。当然,还有一个词在半个世纪以来和上海相得益彰,这个词简直就是为上海量身定制——摩登。这个夏天,《ELLE上海增刊》以摩登上海为主线,搜寻出一批年轻有志向的时装设计师,他们独立门面,开创品牌,把潮流变为一种自有的一贯审美风格,让你能从中看见上海的摩登,不容错过!

  Qiu Hao

  从英国圣马丁留学回来的邱昊,把店安在了进贤路上——品牌、店名都是Qiu Hao。

  服装带着强烈的实验性,永远的纯色把设计的原理和理想,立为根本,不对称和个性十足都是他的顾客钟爱的理由。

  邱昊说认为“Qiu Hao”更像一家show room。在这里,他的每一件创作作品甚至包括房间里室内与装置艺术的设计、轻轻播放着的背景音乐,都是相互之间有关联、有故事,且相互融合的。所以邱昊希望通过这间show room,将自己的灵感和创作展现于世人,并能使得每一位来到“Qiu Hao” 的朋友,不单从他的作品中了解他的创作理念,更能在视觉、听觉等感官上产生一种融合、和谐的感觉。

  “设计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邱昊说自己非常感动有那么多的人能理解他的设计,大家能彼此产生共鸣,这一点便是让设计师创作源源不断的关键所在。

  curiosity

  “好奇心” 是一家概念店,由法国的瓦丽丽女士于2005年创立。

  瓦丽丽女士之前在巴黎有过丰富的时尚零售业经验,当她来到中国时,发现在上海市中心开一家多元化概念店是一个绝佳商机。因此“好奇心”开始挑选了几位既权威又有个性的设计师,做起了他们认为真正最新潮时装的生意,使年轻艺术家、设计者、品牌、新趋势皆有机会表达及呈现自我。

  “好奇心”的第三个分店于2007年3月对外营业,专营女装。

  Pcode

  Pcode的店主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是国内知名的女摄影师,曾多次被中央电视台等众多知名媒体专访。Pcode店内的服装,是由来自韩国的6位知名时装设计师设计、Pcode独家经营的。店主认为最重要的是每一位来到我们这里的客人,无须花昂贵的价钱,就能找到不论设计、面料、做工、款式,都堪称一流的服装。 

  茶  缸

  “茶缸”,生于上海复兴西路,2004年5月,幕后创造者是上海的代表设计王一扬。

  服装都是以简单独特为本,探索裁剪和生活方式对服装的影响,立意不凡。

  始于对衣着和生活的个体经验,以及对追随和装扮之外的好奇。在复兴西路的店铺中,“茶缸”的物品包括衣服、包、鞋和其他用品。对日常及杂物的偏好,是设计的起点。“茶缸”的名字得自店铺中用于装饰的普通生活用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个人的记忆转变成为一种对物品的理解:即“容器”的概念,并在衣服与季节、性别和时间的关系中求得“容量与自由”。

  (以上图片资料由《世界时装之苑》2007上海增刊提供)


上一篇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