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住在山边的一个小镇上,整个镇子就一条老街一条新的马路,然后是环抱着的山。
那时的日子悠闲惬意,6岁就能自己上街买东西,一条老街上的店铺里,都是熟悉的人,所以也不能在外面淘气,不然的话,回家妈妈会说:“今天有人告诉我了,你干了什么坏事情,自己交待吧。”当然了,要是放学回家父母不在,可以随便到邻居家里,喝点水,蹭点零食,享受一个孩子被喜爱被纵容的那种温暖。我们家的门也是一直开着的,女排五连冠的那几年,小镇上没有几家有电视机,我家看球赛的时候,门敞开着,路过的人会上到二楼来,坐在我们家的床边上,一起呼喝呐喊。
那时我们家的窗户,对着山,远远地看见四时的变化,春天的杜鹃,夏天的不知名野花,秋天野栗子树结的果实,用一具小小的望远镜天天看着,到过年的时候,大雪封山,走廊檐下挂着邻居阿姨来帮忙包的粽子,屋里的饼干筒里是能干的叔伯亲手做的花生糖芝麻糖。寒假里一墙之隔的邻居苏伯伯会给我们看他收藏的邮票和钱币。那时候父母上班忙,经常让我一个人在家,从来没有觉得不安全,唯一一次感到害怕,是被一条狗追了一场。
所以,理想中完美的小区,就应该像这样一个小镇。
邻居之间是友爱的,虽然不一定天天登堂入室,但能守望相助。
小区的风景是自然的,绿树成阴,绿草如茵、四季有花。
细心热情的物业人员,会让你觉得独自一个人在家也不是孤独的,有人可以帮你修修补补,有人能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应召而来。
我现在的小区,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已经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所以让我对现状满意满足满心欢喜。不过如果端午节的时候,能在每套单元门上插艾草和菖蒲,那就更加体贴了。
曾经在房产广告上看见一个完美的楼盘,在杭州附近的山里,依山傍水,小溪从你透明的一楼地板下路过,建筑设计美轮美奂,但那只是完美,说不上理想,因为如果没有那种亲和的氛围,山居岁月是孤独寂寞的。
好的小区,除了绿化和物业之外,朋友亲人都住在附近,能够时时走动;得到一泡好茶,能呼朋唤友前来分享;一个人不愿意做饭,能到亲近的邻居家里添一双筷子;周末无聊的时候,带着自己的乒乓板,下楼在小区里就能打一场免费的球。
所有的这些,不是因为房子,还是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