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上海边界行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地产人物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专版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6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7版:新民环球·健康
 第A38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9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40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周刊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7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8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9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3版:e生活·数码
 第B24版:e生活·资讯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数字报纸
全球日报50强
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理事单位
新民晚报旗下媒体: 新民网 | 新民周刊 | 新民晚报社区版
下一篇  
2007年6月29日 星期

透视布朗内阁政策走向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室执行主任 张铁军 副研究员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室执行主任 张铁军 副研究员

  英国首相布莱尔27日向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递交辞呈,结束了长达10年的首相生涯。同一天,财政大臣布朗接受女王任命,成为新一任英国首相。

  对布莱尔的10年政绩如何评价?布朗新政会有哪些举措?本期请专家作一解答。 ——编者

  1、布莱尔:七大罪状导致下台

  问:布莱尔执政10年,国际国内舆论对他的政绩如何评价?为何他最终以辞职收场?

  10年前,就在44岁生日前几天,布莱尔成为自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2001年,他在大选中再次以多数票获胜,几乎确保了他成为英国历史上任首相时间最长的工党领袖。此外,他还改变了英国政坛的面貌,以“第三条道路”理论为先声,将工党从贫瘠的左翼带进了肥沃的中间地带,并改头换面成为“新工党”。其后,工党在他领导下又赢得2005年大选,实现1900年建党以来第一个“三连冠”。

  10年执政,布莱尔可谓功过分明。路透社评论,布莱尔对英国的内政外交作出了重要贡献,成果包括:引入最低工资制,进一步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利益;给苏格兰和威尔士以立法权和行政权,更大程度地实现地方自治;签署“复活节协议”,启动北爱和平进程;向私人医疗和教育机构投资,使大众获得更多的平价医疗服务和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美联社认为,布莱尔执政的10年,是英国自二战后最长的经济繁荣期;最为重要的是,英国经济10年来一直稳定增长,在欧盟大国中一枝独秀。

  那么,是什么导致他最终以辞职收场呢?《纽约时报》作了如是评述:“在早年首相生涯中,布莱尔显示了似乎可以仅凭其个人无穷的精力、始终如一的微笑和魅力来重塑英国和工党的能力;但在稍后的岁月中,英国的国际声望、工党的国内影响力及其个人的政治命运,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他方面事件(尤其是伊拉克战争)的影响。布莱尔先生2003年支持布什入侵伊拉克的决定,使他在国内的支持率日渐下降,并最终导致他提前离任。”

  英国媒体则历数了布莱尔上台以来犯下的“七宗罪”,可以说正是这“七宗罪”导致他辞职下台:罪状一是贷款换爵,罪状二是伊战期间谎言不断,罪状三是“布莱尔总统”(一系列越权行为)屡次惹恼女王,罪状四是沦落为布什“跟班”,罪状五是间谍案使北爱和平进程蒙上阴影,罪状六是执政时间过长惹人厌,罪状七是老婆贪财遭批。其中罪状二是最为致命的,表现为工党支持率和布莱尔本人声望急剧下降,以及虐囚等事件的负面影响。

  2、布朗:矛盾日深策划“逼宫”

  问:布朗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布莱尔的政治关系如何?他领导下的工党在2009年大选中的胜算怎样?

  今年56岁的布朗出生于苏格兰,16岁上大学,17岁加入工党。除了因为高中一次橄榄球事故导致左眼失明的不幸,无论求学还是从政,他几乎都一帆风顺。在撒切尔夫人时代,布朗和布莱尔同时进入英国议会。当时这“两布”代表了工党内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年轻一代,两人都有很高的成为下一任党魁的呼声。

  1994年,工党党魁史密斯心脏病复发去世,在不修边幅、四平八稳的布朗和风度翩翩、果敢决断(同时也更为年轻)的布莱尔之间,工党选择了后者成为新的党魁。

  一般认为,就在当时,布莱尔和布朗之间订立了一个私下协定,布莱尔向布朗许诺,布朗将在他领导的工党中任影子财政大臣;一旦工党获胜组阁,他将接过财政大臣的大旗。布莱尔还明白地表示他不会永远做工党的领袖,他们都还年轻,布朗有足够的时间等待他的机会。

  但当布莱尔于2005年第三次竞选首相时,布朗认为自己等待的时间已经过长,两人的矛盾也日渐加深。《纽约时报》评论道,从2005年开始,“当布莱尔的支持率逐渐下降时,布朗先生开始具有了越来越鲜明的独立路线,并在很多方面表现得更像继任者而非支持者”。两人的矛盾最终导致布朗在工党内策划了去年9月的“逼宫”事件。当时,布莱尔内阁8名成员辞职,要求布莱尔下台,布莱尔被迫承诺,将在一年内辞去工党领袖和首相职务。

  布朗是成功的财政部长,但是不是能成为成功的首相尚不得而知。虽然布朗作为工党内的唯一候选人直接当选党魁,但工党内部也有人担心布朗缺少个人魅力,无力带领工党赢得下一次大选。对此,布朗本人的回应是:“有些人说我沉闷无趣,他们说得没错。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英国需要的不是一个娱乐家,而是一个领路人。我知道有些人觉得我脸上难得一笑,说实话,我更关心的是我了解到的东西,而不是我自己的面部表情。”

  幸亏近一段时期,从布朗出任首相成为定局以来,他个人和工党的支持率都在上升。近日英国公布的一项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工党的支持率自从去年10月以来首次超过保守党,其中超过四成的受访者认为,布朗比保守党领袖卡梅伦更适合做首相。作为继任者的布朗显然需要显示出与布莱尔的不同,需要给工党和下届政府带来新的活力。在党魁就职仪式上,布朗说,他将不仅给工党带来“政策”,也会带来“灵魂”。

  至于下次大选工党能否保持不败,目前仍是未知数。工党在经济领域的骄人业绩,始终会是它手里的一张王牌,但人们求新、求变的本能会导致对执政时间过长的工党产生厌倦。更重要的还在于,保守党是否能拿出足以吸引人眼球的施政纲领。

  3、“新政”:倾力打造亲民政府

  问:布朗上台后会对英国政策作哪些调整?尤其在外交上,英美关系、伊拉克问题等是不是会有所变化?

  在过去100多年的英国历史上,布朗是在任时间最长的财政部长。在10年财政部长任内,很大程度上由于他的努力,英国经济保持了“三低”,即低利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他同时还使英国工党摆脱了“两高”,即高税收、高开支党派的名声。

  由于民众对布莱尔政府已经产生了厌倦,布朗早在宣布参加首相竞选时,就高调而明确地宣布:如果自己当选,将会在各方面实施不同于以往政府的“新政”,试图走出一条与布莱尔大不相同的“新路”。在外交方面,布朗承认英国在伊拉克战争上犯了错误,强调英国要重新审视并适当调整这方面政策,从而使英国更好地履行对伊拉克所承担的义务。在内政方面,布朗承诺将倾力打造亲民政府,并许诺,成为首相后他首要的行动之一,就是恢复议会权力,以恢复英国民众对民主的信心。他坚信,这一改革将促使政府更加开放,与民众更加贴近。

  在此基础上,布朗在接任首相后许诺,将组建一个“由极具才干的人组成的内阁”,提出了一揽子的内政改革内容:

  首先,他上任后,将努力保持“三低”的经济政策继续延续,并将在明年进一步削减所得税。第二,要用“心和脑”去减轻来自英国本土的恐怖主义威胁,但同时在反恐和保护人权方面必须注意保持平衡。第三,在教育方面,他呼吁增加对公立中小学的投入,并关注儿童贫困问题。第四,在环境和能源政策方面,他认为,环境问题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加以解决;而同时,由于英国从去年开始已经成为能源净进口国,他又极力赞成兴建新的核电站。

  在外交方面,现在摆在布朗内阁面前最大的三个问题是:伊拉克战争、英美关系和欧盟内的合作。

  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布朗公开支持伊拉克战争,并表示英国参加伊拉克战争是布莱尔内阁的集体决定。但他同时希望,一旦有可能,将尽力减少在伊拉克的英国驻军。布朗希望民主党能在美国大选中胜出,这样英国就可以响应美国民主党政府有关尽快从伊拉克撤军的呼吁。布朗声称,他将从英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所犯下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同时,英国和西方社会也应更加重视伊拉克的政治和解与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

  在英美关系上,虽然英美之间的密切关系不会有太大改变,但布朗会以布莱尔为前车之鉴,考虑英国公众的感受,在对美政策上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但他同时强调,反对布什政府是一个错误。

  在对欧盟的态度上,一般认为,布朗对欧盟内的合作比起布莱尔来更为不热心,就在他的财政部长任内,英国作出了不加入欧元区的决定。但同时,布朗也意识到,很多重要问题(如温室效应问题)必须在欧盟框架内加以解决。

  在7月23日的欧盟首脑会议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力促欧盟27国同意由新的“改革条约”来取代“宪法条约”。对这一拟议中的新条约,布莱尔当即表示,没有必要在英国对此进行公投。据估计,在这一问题上,布朗将会尽早作出决定,以便在不进行公投的情况下使之顺利通过。

  4、对华:总体态势基本不变

  问:目前中英关系发展如何?布朗上台会否对此产生影响?

  英国于1950年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中英1954年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72年升格为大使级,此后30多年,中英关系历经波折,总体上朝着积极稳定的方向发展。1997年7月,中英实现香港政权顺利交接,两国关系揭开了新一页。2004年,中英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了高级别政治对话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磋商机制,经贸合作取得新成果,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了良好的协调和配合。

  但由于英美特殊关系等因素,英国在对华军售解禁方面一直不积极。英国议会更是经常在人权和香港等问题上对中国指手画脚,同时也比较亲台湾。

  上述中英关系的总体态势,在布朗上台后基本不会改变。

  一方面,布朗长于内政而相对弱于外交,在总体外交方略中会采取比较稳妥的态势,在相对不属于重点的对华政策方面,更不太可能采取与前任有很大差异的措施。

  另一方面,作为老牌的近代外交运作者,经过几个世纪的外交实践,英国早已形成一种务实的外交政策传统,即对自身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关注,明显高于对意识形态的考虑。这种务实的外交风格,过去和现在都明显地表现于英国的对华政策中,布朗上台也不会改变这一点。正因如此,曾经多次访问中国的布朗表示,他对中英关系非常重视,对两国关系前景也很乐观。


下一篇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