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城市记忆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数字报纸
全球日报50强
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理事单位
新民晚报旗下媒体: 新民网 | 新民周刊 | 新民晚报社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2007年6月30日 星期

吴昌硕“道法自然”

胡西林

  封门青旧石,通高6厘米,方形印面,各边长2.7厘米。色微黄,质绵柔,包浆温润。因为印石四面已刻满旧款,故吴昌硕的边款刻于印顶,边款云:“弁群方家摘老子语属,老缶刻。”

  弁群即张弁群,浙江湖州人氏,其家族乃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望族、湖州南浔“四象八牛七十二条小墩狗”中四象之一的张家。

  “道法自然”印大约刻于1919年前后,吴昌硕七十六七岁的时候。

  “道法自然”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道”与“自然”都是老子的哲学观念,道是指世界的本原,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老子藉此演绎“域中”(空间)道、天、地、人的相互关系,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得直白些,“道法自然”就是“道”纯任自然。所以,汉时河上公作《老子》注释时,在“道法自然”下作的注语是:“‘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这是哲人慧语,说的是宇宙间的普天之理。吴昌硕深获老子启慧,以“道法自然”哲思作“道法自然”闲章,七十六七高龄奏老迈之刀,浑厚高古,苍劲郁勃,刻成一方传世名品。

  然而尽管此印如此著名,印石四边旧款所涉及的人与事却鲜为人知。且读旧款:

  余家有园曰漪园,历百余年矣,每于春月杏花开时,

  与二三知己畅饮于诗梦斋中。今经大劫,余移于北城,

  园林如故,居非其人也,辛丑正月,随斋夜坐,偶有所感,以刻是印。师孟居士并记。

  师孟者,晚清三朝两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瑞麟之子、慈禧太后之侄也。此君原姓叶赫那拉,名佛尼音布,1911年辛亥革命后,改名叶潜,字赫伏,号诗梦。他生于1863年,卒于1937年,是清末民国时候的琴艺大家,收藏古琴更是冠绝一时,多达百二十具,其中尤以“九霄环佩”、“昆山王”、“风入松”、“鸣玉”、“归凤”、“霹雳”六琴最为著名,他因此又号“六琴斋主”。六琴中除“霹雳”为自制外,其余五琴均为唐宋名器, 而尤以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九霄环佩”最为珍贵,被誉为古琴至宝。师孟当年所居乃明代东厂旧址,入居初始,其父大兴土木,新筑亭园,园内有浅溪池沼,盛夏时水起涟漪,荷浮叶上,故取名“漪园”。八国联军入侵时,京城蒙难,漪园被俄军破坏。事平后,佛尼音布(师孟)稍事修葺,取劫后余生之意,改名“余园”。“道法自然”印四边旧款记述的就是这件事。

  师孟多才多艺,也擅书法篆刻,其书法尤以行草见长。此印旧款书法亦碑亦帖,笔线飘逸,章法松灵,虽为小品,却是难得一见的师孟佳构。


上一篇  下一篇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