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城市记忆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夜光杯
数字报纸
全球日报50强
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理事单位
新民晚报旗下媒体: 新民网 | 新民周刊 | 新民晚报社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2007年6月30日 星期

没有哈利,只有波特

董桥

  星期六,Jim Peterson在美国报上的专栏写“No Magical Solution”说,《哈利·波特》第六部恰准学校放暑假送进书店应市。可是,他说他不想跟随大伙挥舞魔法棒到海滨去施法了:他想写点重些的课题,写当前的会计漏洞,写杜绝漏洞的方法。他的专栏叫《Balance Sheet》,借个热门新书的话题起个头,通篇不再提这部新书了。这样写随笔倒新颖。旧的那五本《哈利·波特》我翻过了,电影也看过了,写得好写得坏不是新闻:新闻是这套书红透大半个地球。

  作者罗林这个人我喜欢。前半辈子的潦倒和后半辈子掀开的兴旺让人欣喜。说她命好福大,可以;说她拚搏有成,可以;更恰当的理解是她的辉煌已经成了最经典的励志故事。2002年6月里一个星期天她在英国一份报上说贫穷太像分娩,早知道会痛,真痛了才知道多痛:“Poverty is a lot like childbirth——you know it is going to hurt before it happens,but you'll never know how much until you experience it.”那天读了这句话,我很为她难过,也很为她高兴。在英国,我们都做过贫穷的邻人,心中也都藏过一把《哈利·波特》的魔法棒,可惜失灵。

  我刚看完一篇写美国女设计家米雪尔的访谈录。她说她5岁那年住在迈亚米海边,每个星期六下午从家里走路穿过种满印度榕树的公园走到公立图书馆去借书:“每一次可以借出两本书,读完了还回去再借两本。那是我童年非常重要的事情。那时候没有电视。”到了星期天晚上,她说她爷爷总会到她们家照顾她们,给她们讲故事。她说她读了高尔基的《童年》才知道俄国人珍惜这套讲故事的传统。

  米雪尔说她父亲和她爷爷都从Vilna去美国,他们是地方上的“scribes”,经常要为不识字的人读报读书写信填表:“他们学问好,把爱书爱写作的那份深爱传给我,把文字传给我。文字的象征意义给了我很多启发,也影响了我的设计和我的雕塑。”她说的Vilna是Vilnius,是Vilnyus,是维尔纽斯,前苏联立陶宛加盟共和国的首都。她说的“scribes”是古时候的抄写员,通法律通书道的读书人。这篇访谈录是英国做旧书买卖的朋友布赖恩寄给我的。他说米雪尔在纽约和佛罗里达的家都是她的藏书楼:“那真是传统承诺 的现代兑现,”布赖恩说,“这样的藏书楼里不会藏《哈里·波特》”!

  布赖恩和我这一辈人也不会迷《哈利波特》。魔法棒的神怪功能隐含着harry这个字的强制倾向,离不开烦恼离不开折磨。他向往的是米雪尔的童年“pottering around”的闲情。他喜欢那个写《兔子彼得》的英国作家Beatrix Potter,她的淡淡的水彩插画,她的纯朴的动物故事。布赖恩说还有一位17世纪荷兰油画家叫Paul Potter:“我家里有他一张彩印的《破晓》,太动人了!”

  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的孩子想要的是不一样的动人,罗林最清楚,她写《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逃犯》开卷第一句话说:“Harry Potter was a highly unusual boy in many ways”。英国小说家A.S.Byatt埋怨罗林的魔幻世界里容不下“the numinous”,容不下敬神情操,那也许是他过分寄望用magical solution去开解现代文明的困境了,罗林当然犯不着为他写一部成人的童话。


上一篇  下一篇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