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不法厂商与病毒制造者“合作”,种植U毒图谋不轨 新U盘藏毒 电脑用户中招 马亚宁 |
打开电脑,插入U盘,病毒警报频闪。近来,“U盘寄生虫”(Checker/Autorun)、“熊猫烧香”变种(Worm/Viking.atk)、“AV终结者”等一批病毒新变种频频来袭,U盘藏毒成了“毒媒”。记者日前从奇虎360安全卫士获悉,病毒求助来电中,U盘、MP3、移动硬盘等传播的病毒占三分之一,居各类病毒之首。 带毒U盘成“杀手” 公司经理王烨本周有点烦,“AV终结者”毒倒了全公司电脑。几经周折,问题终于查明,罪魁祸首竟是一位员工的U盘。原来,为提高工作效率,员工们常用U盘互拷文件,U盘病毒乘机大肆蔓延。 目前,我国每年U盘的出货量达到数百万。自2003年首例U盘病毒“不公平”(Worm/Unfair)现身国内后,U盘的藏毒比例已逼近80%。今年2月,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曾发出警告:U盘成为网络病毒和木马程序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网吧、学校机房、打印复印店等内,U盘更是“流动杀手”。 不法厂商故意“下毒” 让人惊讶的是,有些新U盘尚未使用已暗藏病毒。许小姐在徐家汇新购移动硬盘,回家连接电脑,即被实时病毒库截获多个“木马”。 360安全卫士技术工程师傅盛指出,以前U盘只是被动感染,如今竟有U盘生产商在新盘出厂前“下毒”。病毒利用autorun.inf自动运行程序入侵,用户一旦双击新U盘,必然中招,而且很难察觉。 据知情人士透露,有些新U盘并非“裸盘”,制造商会附送一些软件,美其名曰“增值服务”。实际上,他们付费与病毒制造者合作,将木马病毒隐藏于新盘,为感染用户电脑提供便利。由于U盘技术含量不高,生产门槛很低,“作坊式”的U盘厂商在南方大量存在。他们专门种植U毒,感染用户电脑,靠盗号或弹广告等捞取外快,有的甚至直接瞄准网络银行用户,牟取暴利。 防治U毒4要诀 上海市计算机病毒防范服务中心病毒专家提醒广大用户,使用U盘应该自始至终全程防毒: ■ 开启新盘,不要“双击”,尽量点击右键,选择“打开”。记住,在您双击之时,autorun.inf自动运行程序很可能已经带着木马病毒一起运行了; ■显示所有文件,万一U盘被感染,也能及时发现; ■开启具有“U盘病毒免疫”和“实时保护”功能的杀毒软件; ■随时关注U盘动向,查杀木马。几乎所有的U盘病毒都属于木马病毒。 本报记者 马亚宁 评论 0707011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