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拍| 游学成风,真没必要 英奇 |
暑假快到了,新民晚报前几天报道,今年以外语夏令营、国际交流等名义的青少年境外游学活动甚是火热。我们这一代当学生时,暑假大不了是补课、玩乐,偶尔与家人到外地旅游,空闲的日子很多。今天的中小学生可不一样,有能力的家庭都送孩子一窝蜂往外跑。暑假必须游学,必须参与夏令营,暑假成了充实、润饰“个人档案袋”的好时光。 各色游学团应运而生,便宜点的到日本;富贵的就到英国剑桥(是小镇而已,不是大学)学英文,或到美国的宇航营、顶尖名校营。 若孩子明年考大学,那除了游学,就更需要工作经验了。愈来愈多中学生为了让履历多些名目,经由父母亲戚穿针引线,到一些大企业做数星期的暑期工。只不过二三十天,这些公司可以做怎样的培训?不要紧,履历求结果,不重视过程,孩子的“个人档案袋”若没有一两项可炫耀的,怎么行? 问题是孩子忙了整个学年,到暑假都不能喘口气,他们仍是可怜的小填鸭。有多少年轻人能通过短短的,有人带队的游学团认识当地文化,开阔视野?再者,“个人档案袋”需要建筑在金钱之上,那么何种“历练”才是必须?假若有父母喜欢研究昆虫,暑假来了,孩子不游学,整个夏天跟着父母在大自然跑,寻找昆虫,制作标本,这样提升大自然情怀的活动能否加进“个人档案袋”?当然,最惨的是弱势家庭,他们的暑期活动只能找些免费的。久而久之,他们会不会是学生之中最“落后”的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