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昨在深圳湾口岸全程体验“一地两检”—— 香港出关、深圳进关,仅4分钟 于明山 |
| ||
|
7月1日,香港有几十个不同主题的活动,庆贺回归10周年。本报特派记者从中选择了故宫博物院藏唐宋元书画展、深圳湾口岸开通、“幻彩咏香江”烟花汇演等活动,与香港人一起尽享快乐。 过关只下一次车 7月1日中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为深圳湾口岸开通剪彩。18时,连接新界西北和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通道正式通车,成为深港两地第4个陆路口岸,这也是中国内地首次采用深港“一地两检”运作模式的口岸。近万香港市民坐巴士或开车前往深圳湾口岸,体验“一地两检”。 只下一次车,就可以在同一座大楼里完成离开香港和进入深圳的过关程序,比经由其他口岸过关,节省5至10分钟,香港与深圳变得更近了。记者从香港元朗坐上头班跨境巴士,全程体验了走西部通道的方便快捷,从18时10分上桥至18时25分走出旅客联检大楼,全程只花了15分钟。 排队乘跨境大巴 从元朗西铁站开出的B2线香港跨境巴士18时发车,记者16时到巴士站时,已有数十位市民在排队等候。最早来的是位香港大学的退休教师,他说已等了6小时,但为了见证和体验西部通道“一地两检”的历史时刻,值得。他打算在深圳蛇口吃了晚饭再回香港。 排队的人越来越多,至17时30分,已有300多人,每个人都显得很兴奋。17时50分,大巴从元朗开出,车上乘客自发地鼓掌欢呼。沿途景色优美,老教师指着车窗外绿油油的小山说:“这就是香港的流浮山,这一带的海鲜很有名,以后,深圳人来这里旅游和吃海鲜就方便了。” 18时10分许,大巴驶上双向6车道的高速公路大桥,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先后穿越两组“山形”的洁白斜拉索。香港运输署已定下强风应变措施,如风速达每小时40公里以上,车速限制会减至每小时50公里,若受时速65公里以上强风吹袭,通道会暂停开放。7月1日每小时风速只有十几公里,大巴走完全桥用了7分钟,18时20分许,大巴抵达联检大楼,全车人鼓掌欢呼,有小朋友高呼“Bye Bye Hongkong!” 自助通道通关快 走下巴士,一步即可跨入一条玻璃顶的长廊,踏上直行扶梯,一分钟就到达联检大楼。这幢银灰色的3层建筑设计十分时尚,过境大厅宽阔而整洁。 走进联检大楼,是香港方的查验大厅。大厅分两部分,左侧是入境通道,右侧是出境通道。在出境通道,先要经过查验台查验。查验通道分人工和自助通道,各有10条左右。从人工通道过关后,30多米开外是香港与深圳的分界线——一条并不明显的灰色大理石线,这条分界线上方装有3扇10米宽的银灰色卷帘门,闭关后卷帘门将落下。进入深圳界内后,同样要先经过深圳的查验台。 记者通过自助查验通道,只用了8秒钟——先将证件放在机器上,进入第一道门;再验指纹,对着摄像头读取眼角膜等。 从香港出关到深圳进关,前后仅4分钟。 18时30分,记者走出联检大楼,坐上前往“世界之窗”的大巴。19时许,回到深圳记者站。20时许,通过罗湖口岸再次到达尖沙咀的星光大道。 本报特派记者 于明山 评论 0707021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