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周刊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康健园·保健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暑假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7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白领自建“村落”当农民
生活理想:农妇、山泉、有点田


  重庆时报 昨日上午8时,高新区科园三街丰华园某公寓。34岁的林芝萍打着赤脚,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客厅,参加“村落”朝会。其余五名“村民”已在綦江县石角镇刘罗坪看中了10亩林地、11亩田地,并将当地的泉水取样送检,如水质检测报告无问题,她们将租下。此时,“村落”新生代——10岁的海伦坐在一旁,摆弄着她的芭比娃娃。

  “村民”们刚从丽江回来,想在綦江县过“农妇、山泉、有点田”的生活。“村落”目前只有6个女村民,都是城市户口,分别来自上海、浙江、广东、湖南和重庆。除了未成年的海伦,其余5个女人都是大学本科文化,专业涵盖电脑、财会、物理、德语、化工。两年多前,她们相继辞去月薪数千元的工作,辗转全国各地农村去种地。

  两年多来,5个女人先后在重庆涪陵区、云南省丽江建立了她们的“村落”。她们自己建房子、铺电线、水管,养鸡鸭、种菜、制茶,素面朝天,穿宽大的T恤、迷彩胶鞋。美女们的耕作知识都来自电脑,她们的农村邻居认为这很怪异。

  “村女”们的生活费最初来自以前的积蓄,基本上,每人每月400元至500元足以维持。种地的同时,美女们还经营别的:搞乡村游,为那些向往乡村生活的城市居民提供有偿休闲、劳作机会;传授种地技术,按增收的作物比例提成。每到一个新地方,三至六个月,她们就会开始盈利。由于“村落”运作良好,不久前,邱伟丽把10岁的女儿海伦接了过来。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