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周刊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康健园·保健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暑假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7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此舒同与彼叔同

介子平


  借助现代科技,将自己的书法以字体的形式输入电脑,供排版印刷之用者,舒同是一个。虽说电脑的舒体与实际的舒体相比,已大失神韵,但大要尚可辨。正因有了这般传播,舒体终于走出高雅店堂,得以在民间广泛流行。

  古往今来,真正有建树的书法家,无一例外都是业余的,正如伟大的诗人、词客、赋文家等等也都是业余者一样。书法作为一种平常的书写工具,其不经意间流露着书写人的学识、性情、修养,正所谓“字如其人”。

  舒同的书法也始终是其军事、政务之外的“余事”,所以从没有煞有介事地撰写过任何书法文论之类的文字,有素昧平生者慕名索字,随便写两幅送之,生平作品两万余件,竟无一留在身边……舒体人称“楷行草篆各取一分,颜柳各取一分,何绍基取半分”,是为“七分半书”,自成一体。书法家的舒同于1998年5月27日去世,成就了其功德圆满的一生。

  将个体书法以单个字体的形式传世的例子,先前也有过。据钱君匋先生《书衣集》之《弘一法师写铜模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版)一文讲,十九路军在淞沪会战结束后,夏丏尊主持开明书店编译所时,夏与开明老板章锡琛见“业余书法家”弘一法师李叔同写一手好字,便以宣扬佛学为由,想让他写成一副铜模,浇出来排印佛学方面的著作。丰子恺先生曾说,清末民初,中国出了几位大书法家,有沈寂叟、李瑞清、曾农髯、于右任诸家,而“最超脱,以无态而备万态的要算李息翁(叔同)了”。开始法师欣然同意了,但后来又后悔了此事。“我本来发愿虔书一套铜模字用来排印佛学著作,以宏宣佛法,但仔细考虑,铜模刻成后,浇出的字未必一定都排佛书,也没有这样多的佛书可排。势必还要排印别的书籍,这些非佛学著作,有与佛门相背,如以之排小说之类,那就更不恰当了。所以我想这套铜模字写出来,对佛家反而不利。”这就是法师反悔的理由。

  弘一法师的字虽说没有因铸模而更广泛地流传,以致成为一大遗憾,但作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一位开山之祖,他在多方面、多层次都产生过影响,而其莲花般的性情,更是树起了一座人格的浮屠。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