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当兵的岁月 王丽萍 |
1981年深秋,我来到皖南山区当兵,我们10个女兵住的地方,是一个弹药仓库,空空荡荡,地上铺着一些木板,上面又垫了棕毯——我们展开自己的被褥和床单,就在上面睡觉了。 入夜,山区很冷,风飕飕飕,望着小小的气窗口,却是看见山里的夜色,干干净净。遥想远方的爸爸妈妈,遥想那些在我那个年龄能够想起的人,寥寥,却是敏感的,脆弱的。我爬起来,拿起笔和纸,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让我一起当兵的杭州老乡高青给我作掩护——我要写下这些,我的感觉,我的心情,我所看见的点点滴滴。 很多年了,当我后来转业离开部队,我依旧保持随手记下生活细节的习惯,现在想想,大概都是新兵连那第一夜的头开得好吧?让我时时对生活怀抱激动,让我常常对世间拥有热情…… 我刚刚当兵的时候,是在部队的一个医院,主要的工作是放电影和当广播员……于是,每次听说要放电影了,老百姓们,从下午三时以后,就潮水般地(一点都不夸张)涌向医院的操场,我跟电影组的人在操场上架机器,拉银幕,老百姓就已经像观众一样眼巴巴地看着你,银幕的正面反面都坐满了人……好了,入夜了,人群黑压压的,好热闹,不时有老乡们在我们面前来来往往,有的塞给你两颗花生糖,还有,拉你的手放下一把瓜子……当一束光芒落在银幕上,全场鸦雀无声! 我的目光就这样落在前方的银幕上,不知道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冥冥之中的心愿,多年后,我写作的第一部电影《青春作证》也是在部队里放映,放电影的人,成了写电影的人,我知道,是部队,在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那个时候,我还在医院当广播员,中午要放音乐。我跟领导说,我去写写医院的一些好人好事吧,这样我可以在广播里念,我们也不要天天放大家都听惯了的音乐和歌曲了。孙臣增政委很赞成,他说那你就试试看吧,不过播什么要给我们看看。 于是,我就来到病房啊,科室啊,去问医生护士一些事情(现在应该叫采访了),那个时候,我的想法非常单纯和简单,就是把平凡的医生护士们的可爱事情,写出来,再广播给大家听,多好!大家一边在食堂吃饭,一边可以听见周围人的好事儿,一定是很愉快的。后来,我写了一个叫小蒋护士的事情,病人们都夸她是最好的护士。我在广播里念,然后又投稿给《人民前线报》,再后来,小蒋评上了很多的“先进”…… 这似乎又有点预知未来的意思,我没有想到,当我跟广播打交道的时候,我的未来也会跟广播和电视结下很深的缘分,我开始写电视剧,现在在上海,又参与电视节目《心灵花园》《社会方圆》和广播电视节目《相伴到黎明》……今天的我,无论在镜头面前还是在话筒面前,已经没有了青涩和含羞,但是,我知道,我最初的开始,还是在部队里,那个小小的广播室,我一个人,面对简易的小话筒时,那最初的真诚和最初的爱。 今年是建军80周年,我常常会很自豪地跟人说,我可是当了14年的兵啊! 14年,足以让一个生命变成少年;而这部队的14年,对我的意义,是让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变成一个有坚强的意志和信念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我都难忘那当兵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