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周刊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康健园·保健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暑假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7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健身专家建议:既不该整天躲在空调屋里,也不该在高温下剧烈奔跑
暑假,为你开张“运动处方”

张炯强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运动专业副教授陆大江是上海首席健身专家之一,他长期从事本市中小学生体质调研工作。针对今年暑假高温日多的特点,他为假期中的中小学生开出了一套“运动处方”——

  ● “处方”之一:暑期青少年适宜开展消耗量低的运动,特别是室内运动。目前,上海中小学生总体体质较弱,平均体温低于37摄氏度,耐热能力差。基于这种情况,中小学生尤其是年龄低于13周岁的学生,不宜在室外进行类似足球、篮球、田径等剧烈运动,适合进行的运动包括乒乓球、台球等,主要体现游戏特点。

  ● “处方”之二:学生在高温下开展体育活动,要注意补充营养。含维生素A、维生素B的食物是同学们的首选。

  ● “处方”之三:如果从事室外运动,要准备合适的服装。一般来说,太阳帽、太阳镜是必备的,可以防止紫外线辐射。学生运动时穿的衣服,应具备较强的透汗功能,可以及时散发热量。

  ● “处方”之四:选择室外运动场地,要避开那些地面空旷的地方。许多人喜欢到某个大草坪从事体育活动,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那里温度其实也是很高的。

  ● “处方”之五:温度超过一定极限,应避免进行高强度运动。很多人一般只看到最高温度,不看湿度,而事实上,湿度会影响人体感受热的程度。根据美国气象部门发表的“酷热指数”统计,如果湿度保持在50%,那么人体感受的温度与实际温度是相近的。但是,湿度上升到80%的情况下,如果气温29℃,人体感觉的温度就是34℃。如果气温35℃,人体感觉的温度将达到56℃以上。人体感觉温度在54℃以上的,十分容易中暑,不宜进行体育运动。所以,学生每天出门锻炼前,要特别关注当日的气温变化,不仅要看气温,还要看湿度。

  陆大江介绍说,一方面,学生总体体质较差,容易中暑,另一方面,学生如果不在高温环境进行一定量的运动,整天躲在空调下,体质下降的趋势将继续。为此,陆大江建议,中小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应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运动方案,一个基本原则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在大热天里,不鼓励超体能的运动。  本报记者 张炯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