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新民晚报·上海边界行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新民晚报·特刊
 第A18版:八一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 · 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 · 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 · 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线路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13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7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为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工资水平增长最快时期。”——这条正面新闻,却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
96.5%受访者不满工资现状

郭松民


  中国青年报 从各大门户网站的留言看,几乎所有的网友都对这条新闻嗤之以鼻,讥之为“真实的谎言”者有之,认为“不涨反降”者有之,质疑“是不是又在放卫星”者亦有之。如果说,网友的发言尚不具有统计意义的话,那么上个月《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杂志就职工对当前工资的满意度所进行的一项调查,就应该能够说明问题了。调查结果显示:对当前工资状况不满意的人达96.5%。

  我倒不认为这条新闻是“真实的谎言”,但为什么民众不买账呢?原因就在于“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大多数普通职工实际收入的增长,如果这些“增长”分配得很不公平的话,反而有可能意味着他们相对收入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到不满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如果数据显示是“增长”,而大多数人又没有感受到“增长”,那么这些“增长”都流向哪里去了呢?我认为主要流向了两个方向:

  一是流向垄断行业。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显然,这些行业是工资增长的“蓄水池”,吸收了大部分“增长”。

  二是流向了管理层。不同的研究机构用不同的方式所进行的调查都表明,目前有些行业管理层和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达15倍,高的甚至达到了30多倍。

  至于私营企业普通职工的工资长期徘徊不前,就更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了。不少私营企业主甚至径直将当地的最低工资规定为职工最高工资,使得他们的收入大大低于当地的职工平均收入水平。

  福利经济学认为,增加同样数量的金钱,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的边际效用是不一样的:收入越低的人,会感到自己的福利增加得越多,收入越高的人,会感到自己的福利增加得越少。因此,在财富总额既定的情况下,使低收入的人群增加收入,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总福利。     (郭松民)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