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新民晚报·上海边界行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新民晚报·特刊
 第A18版:八一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 · 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 · 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 · 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线路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13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7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拉着马尾巴活过来


  那些70多年前的记忆,因当事人的衰老而显得模糊。面对镜头,有人急得用力敲着脑门,喃喃地说:“前几天还记得呢!”有的眼睛不听使唤,在瓦数极低的灯光照射下,仍然止不住地流泪,耳朵多半也已聋了。他们的身体普遍十分虚弱,讲半小时,就会气喘不止。现场拍摄,确实带着“抢救”的意味。

  每个摄制组都深入到老红军的家中,要让老人熟悉镜头,从容自然地面对镜头,还要观察和捕捉生活细节和自然的语言。每个组都与老红军一起生活了好几天,摄制组成员不仅从老红军那里了解到长征途中皮带的几种吃法,还采集到了吃野菜集体中毒、背不动银元扔进草地水潭、从乌鸦嘴里抢野菜等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

  老红军陈斌说,拉着马尾巴活过来的同志,在后来的抗战中都是骨干了。“我还拉过贺老总的马尾巴呢。”说起1936年的几次战斗,他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眼里闪烁着泪花,“在关键时刻,是干部们带头冲锋的,有几位首长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同志们,跟我来!’”

  95岁的开国中将曾思玉反复提到“送信”两个字,感叹说:“太悬了,要是送不到就惨了。”那是毛主席写给红四方面军徐向前总指挥的一封信,曾思玉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它的样子:“普通的草纸信封,上面是毛主席的手书,字很漂亮。”

  对于红军长征,这部专题片记录的这些回忆片断也许是琐碎的。但这些声像资料,是一代人骄傲的青春,也是有质感的历史经纬。正是这些普通老红军的人生经历,组成了红军的风格和生命的精神。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