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期新民科学咖啡馆预告 从可燃冰看海洋新能源 董纯蕾 |
本报讯 (记者 董纯蕾)南海北部陆坡,俗称“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远景资源量可达上百亿吨油——国土资源部近日宣布的“南海大发现”,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采得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顿时吸引了全球能源界的目光。这种能直接点燃的白色固态化合物,为何被世界各国寄予厚望?浩淼的海洋深处,还蕴藏着多少种我们所不熟悉的能源?下周一晚6时30分开张的第37期新民科学咖啡馆,特邀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汪品先,从可燃冰的故事说起,揭开海洋新能源的神秘面纱。 采集可燃冰实物样品,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被许多大洋科考列为勘查任务。但目前,世界各国对可燃冰,仅限于一种发现式的认识,开采利用为时尚早。从某种程度而言,可燃冰既是天使也是魔鬼:被视作石油和天然气“继任者”的是它,可能在海床酿成灾难的也是它。事实上,深海大洋还有很多潜在的能源,金属矿的深海热液活动和硫化物形成的“黑烟囱”,都是令科学家感兴趣的课题。 ◆ 报名方法 请拨打962288或发送电子邮件至she@wxjt.com.cn报名,留下您的姓名、年龄、职业(包括学生)和联系电话。报名将于本周五下午1时截止,工作人员将电话或短信通知获得入场券的幸运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