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记者出书记录不用中国商品之经历 没有“中国制造”的生活太艰难 王胡 |
东方早报 美国女记者萨拉·邦吉奥尼的《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家人在全球经济中真实的生活历险》一书日前在美国正式上市。 在那一年里,她回避购买和使用任何标有“Made in China”标签的商品,如新鞋、生日玩具,甚至鼠夹,以及换抽屉,但很快就发现,这样做简直是一种煎熬,不仅支出骤升,生活质量也大为降低,最后度日如年。 许多人误解了她,以为她有反华倾向,或是贸易保护分子,但邦吉奥尼上周否认了这些看法,她说,她的目标非常简单,就是想让美国人知道,他们已经与国际贸易体系结合得如此之深。 2006年,美国进口商品总值1.7万亿美元,其中15%来自中国,大部分都是在沃尔玛等超市售卖的、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必需品。 不买十几美元的中国鞋,邦吉奥尼就得忍痛给儿子买68美元一双的意大利运动鞋,而且,欧洲鞋很难在超市里找到。更让她为难的是玩具,绝大部分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玩具都产自中国,她儿子对生日那天得到的丹麦产乐高积木越来越烦。此外,他们一家开始追打老鼠,因为所有的鼠夹都来自中国。 在美国,有些人也许不喜欢无处不在的中国商品,认为它们冲击了美国的制造业,造成了产业转移和工人失业,但是,邦吉奥尼女士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正是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让更多的美国消费者从中受益。 (王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