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奥运专版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投资理财
 第A21版:股市分析
 第A22版:专题报道
 第A23版:上海地产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休闲周刊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求职
 第B22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4版:求职·广告
    
2007年7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女记者出书记录不用中国商品之经历
没有“中国制造”的生活太艰难

王胡


  东方早报 美国女记者萨拉·邦吉奥尼的《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家人在全球经济中真实的生活历险》一书日前在美国正式上市。

  在那一年里,她回避购买和使用任何标有“Made in China”标签的商品,如新鞋、生日玩具,甚至鼠夹,以及换抽屉,但很快就发现,这样做简直是一种煎熬,不仅支出骤升,生活质量也大为降低,最后度日如年。

  许多人误解了她,以为她有反华倾向,或是贸易保护分子,但邦吉奥尼上周否认了这些看法,她说,她的目标非常简单,就是想让美国人知道,他们已经与国际贸易体系结合得如此之深。

  2006年,美国进口商品总值1.7万亿美元,其中15%来自中国,大部分都是在沃尔玛等超市售卖的、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必需品。

  不买十几美元的中国鞋,邦吉奥尼就得忍痛给儿子买68美元一双的意大利运动鞋,而且,欧洲鞋很难在超市里找到。更让她为难的是玩具,绝大部分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玩具都产自中国,她儿子对生日那天得到的丹麦产乐高积木越来越烦。此外,他们一家开始追打老鼠,因为所有的鼠夹都来自中国。

  在美国,有些人也许不喜欢无处不在的中国商品,认为它们冲击了美国的制造业,造成了产业转移和工人失业,但是,邦吉奥尼女士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正是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让更多的美国消费者从中受益。     (王胡)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