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奥运专版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投资理财
 第A21版:股市分析
 第A22版:专题报道
 第A23版:上海地产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休闲周刊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求职
 第B22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4版:求职·广告
    
2007年7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好玩!

潘玉鹏


  高考恢复30周年,不少熟悉我的人问我1977年底参加高考时的感觉怎样,我回答说:“好玩。”

  那年,我已经29岁了,谁还能想到这个年龄还会坐到考场里考大学。要知道,当时我已是一位中学教师了。此前,我曾随着上山下乡的大军来到东海之滨的崇明农场,一干就是3年。1971年9月,恰在我下乡3年后,我被选送到华东师大中文系培训班学习革命文艺。由于“文化大革命”,一批老教师被打倒,一批老教师退休,教育界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青黄不接现象。起用“老高三”只不过是无奈之举。

  从培训班毕业,我被分配在静安区育才中学。1977年10月,组织上培养我,派我到位于崇明岛西部的跃进农场静安党校(当时刚恢复党校)学习,这时传来了要恢复高考的消息。但是,各种说法也纷至沓来,有的说老高中生可以参加,有的说有年龄限制,有的说要单位推荐,有的说有名额控制,反正,全社会上下都在谈论恢复高考的事。

  我在静安党校学习,但是,我已心不在焉了。

  一天,和我一同进育才教书的校党支部委员康老师,从上海打来“长途”电话,那时党校的电话安在校门口传达室,而且还是老式手摇的那种。从上海打来电话算是越江长途,话音质量很差,时断时续。小康先问我要不要参加高考,我说:“好。”我接着问,能考什么学校,有什么系科和专业。康老师说报纸上刊登了。开始,我说报名考北大或者南大历史系的考古专业,因为我在慰问团工作期间在江苏宜兴一个考古现场遇到南京博物院的罗宗真老师,我们同住宜兴县委招待所,他们就在招待所后面不远处挖墓,接触了几天我对考古工作产生了兴趣,可是康老师说这两所学校的考古专业对上海不招生。于是,我就问复旦大学有什么专业,他说有中文、历史、新闻、国际政治等。我在电话那头也就随口应对,说我就考国际政治系、新闻系和中文系吧!他说志愿表上可以填写9个志愿,我说就填3个算了。考不上也没有关系。就这样,这次考大学的志愿表上空了6个位置,而且不是自己填写的,表上的字迹是康老师的。现在说给人家听,简直是开玩笑。现在回想起来,这件事情真是好玩。

  名是报了,但我却还在崇明岛,要准备高考,复习课程,什么资料都没有。眼看离高考的日期越来越近,自己却一点都使不上劲,真是愁死人。怎么办?请假又不准,那时党校刚恢复,纪律很严,不准请假,不得缺课。只好老老实实地待在那里。后来,我越想越不对劲,既然报了名,就要认真考。于是,终于忍不住了,离考试还有半个月的一个早晨,我向同班的一位中学校长说了自己回沪复习功课的想法,就不辞而别了。我请他代我向班长说一声,到时还麻烦他把我的行李铺盖带回上海,那时到党校学习是要自己带铺盖的。就这样,我揣着心理负担,回到家里复习功课。说来好笑,在我的一些老同学、老朋友的帮助下,1977年12月21日,我终于如期踏进考场,凭着多年来自学的积累,我终于考上了复旦,而且数学还得了满分。

  恢复高考,使我们这一代人得以走进高校的大门,使国家恢复了正气和元气,让青年人有了奔头。我们该感谢小平同志才是。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