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 专版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 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投资理财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上海地产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上海地产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拔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酒旗茶垆
 第B11版:好吃·调味金指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专题
 第B18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广告
    
2007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黑熊转悠累了进屋便睡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见闻
王宇新 裴禹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近年来开展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教育活动,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断增强,黑熊、狍子等逐渐多起来。

  狍子“造访”居民区

  吉文林业局吉库林场的王代柱有天上午在自家的园子里忙碌,感觉外面有动物在走动。王代柱直起腰一看:“是两只狍子。”原来,两只狍子在林场旁的河边喝完水后,来到居民区内自由散步。王代柱的喊声惊动了悠闲散步的狍子,它们很不情愿地走开。

  一个数九寒冬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大兴安岭林区职工姜杰被撞击玻璃窗的响声惊动。他猛地回头,有一个黑影沿窗子滑落。姜杰立刻打开楼门,向黑影落下的地方找去,见一只大鸟在雪地上扑腾。看见有人来,受惊的大鸟展翅飞到4米多高的树上。姜杰仔细端详,原来是一只飞龙,可能是出山觅食,误入了居民区。站在树梢上的飞龙,荡悠悠地好似打秋千。

  当地人告诉笔者,近几年胆子大的野生动物开始到居民区活动。在夏秋季节,常有一些黑鹳和野鸡到居民区旁的河边饮水,引来居民驻足观看,为人们带来乐趣。

  鸟儿“种下”樟子松

  驱车至绰源林业局一片水湿地旁,放眼望去,路旁一棵棵碧绿的樟子松引人注目。当地人说,水湿地里很少有树木,只有靠近山坡的边缘地带稀疏地长着一些白桦,由于根下水分过多,这些树长不大,林区人称之为“老头树”。

  向水湿地周围山坡望去,山坡上爬满了白桦和落叶松。

  附近并没有樟子松种树,为什么只有路旁有樟子松?营林专家介绍,这些樟子松是鸟儿种下的。原来,距离湿地二三百里外是红花尔基樟子松基地。鸟从那里吃到了樟子松的种子,飞到了湿地旁,在种子没有消化的时候同鸟的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落地后生根发芽,长成一棵棵樟子松。

  营林专家说,野生动物传播树种、改变林木结构、增强林木抵抗病虫害能力的作用会增强。

  工地孵出5只小鸟

  去年春夏之交,克一河林业局职工住宅楼建筑工地,搬砖工小刘搬砖时看见两只不知名的鸟飞来飞去。小刘向鸟飞去的地方寻找,发现在一垛砖的上方有两只鸟正往有几只鸟蛋的鸟窝叼草。

  随着职工住宅楼一天天长高,砖垛的体积一天天变小,为了不影响鸟的生活,人们小心翼翼地搬走鸟窝旁边的砖,拿来一些木棍把砖垛支稳。工人往来于鸟窝旁,时间久了,鸟不怕人了,人给鸟找一些苍蝇、小虫等食物。二十多天后,鸟孵出了5只小鸟。一个多月后,小鸟在大鸟训练下展翅飞翔。一个晴朗的清晨,大鸟带着小鸟在人们留恋的目光中,飞进了大山。

  黑熊投宿管护站

  绰尔林业局608管护站站长王森一天吃过晚饭后,习惯地走出木板房散步。忽然,王森听到不远处管护站放杂物的小偏厦内传出稀里哗啦的响声,循响声望去,王森被惊呆了,“是黑熊!”王森几乎喊出声。随后,他本能地迅速回躲进木板房。

  黑熊没有翻到什么可口的食物,慢吞吞地离开了小偏厦,来到木板房外转悠。也许是累了,也许是没有找到进入木板房的门,黑熊在木板房外转了几圈后,又回到了小偏厦,躺下睡了。管护站其他人员被抽调到林场搞基建,管护站只有王森一个人值班。面对几百斤重的大黑熊,王森提心吊胆,手握一根木棍,一直捱到第二天清晨。一夜好睡的大黑熊扑扑身上的尘土,悠然走上山去了。

  从此后,黑熊许是走习惯了,不但自己经常光顾管护站,还常常带着两只小黑熊来。管护员平时怕吃剩的饭菜变酸了,放在距管护站不远处的涵洞下,作为款待黑熊的食物。听当地人介绍,这3只黑熊经常光顾附近其他几个管护站。         王宇新 裴禹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