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上海边界行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6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7版:新民环球·什锦
 第A3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心情主张
 第B15版:时尚 · 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e生活·数码
    
2007年7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污染真的不可避免吗?

郭 强


  今夏以来,一连串水污染事件成为触目惊心的公共危机。就江苏而言,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造成近百万无锡市民生活用水困难的影响还没有平息,沭阳又因过境水污染导致20万人断水40多个小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是在这些复杂的原因中有一个原因非常突出和明显,这就是地方政府的观念问题。

  比如,事发地区某位领导在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表示,世界上许多工业化国家都经历过环境危机,英国作为早期的工业化国家,其首都伦敦曾是“雾都”,而泰晤士河也曾是条“臭水河”,他因此认为生态遭破坏的问题是“经历了工业化初期、中期正向后期推进的特定发展阶段的问题”。从这个观点来看,在工业化过程中环境危机似乎就是不可避免的。难道历史的逻辑真的如此吗?

  在一些领导和企业家中,实际上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实现工业化必然要付出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代价,认为在工业化过程中须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正是有这种思想观点的作祟才有污染的地方主义保护,政府的无视纵容,才酿成一次次的突发危机最终演变为危险常态。很多企业非法排污“一查就关、一走就开”,对环评审批时做出的承诺也不兑现。十多年来国家斥巨资治理“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但治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至今这些本已改善的流域又被重新污染。记得为配合“太湖2000年变清”目标,流域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治理活动,1999年12月31日24时,流域内两省一市的负责人宣告:1035家重点污染企业“悉数关闭”,辖区内再无超标排污企业。不幸,太湖没有如期“变清”。在一次次“治污行动”和三令五申面前,掩耳盗铃的还是我们自己。

  我国有些地方快速发展而生态环境又得到很好保护的实践证明,只要抛弃只顾经济发展不计其他的粗放增长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采取果断措施节能减排,是可以避免生态危机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所以,必须改变那种同科学发展观相悖的思想观点,因为在错误的观点指导下,必然就会有不正确的行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