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有人关心手中那枚一元硬币的真假。但如果把1052万枚假硬币放在一起,又是怎样的感觉?据披露,2006年前8个月,湖北省收缴假一元硬币不少于1052万元 一元假硬币海量入市调查 |
在便利店、小吃店、报刊亭,老板找给你的钱可能是假的;公交车上,你扔进投币箱的可能是假的;在自动售货机上,退币口退给你的也可能是假的…… 它从何处来?它的“流行”意味着什么?记者历时一个月,辗转广东、湖南、湖北等地,一个黑色链条由此揭开。 每个假币开价0.35元 在广州——假硬币的“消费胜地”,便利店、小吃店的老板们可以轻松拿货。和他们密切联络的,是类似于B仔这样的送货员。 而立之年的B仔,有一副老实的面孔。每天清晨5时左右,他会骑着破单车,手拎黑色塑料袋,在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那几间早早开门的便利店和小吃店间窜来窜去。那些贪婪的老板,也由此进入了犯罪环节。 新市街公交站沿线是B仔的地盘,“把袋子放下,把钱拿走”——他的工作简单而机械,甚至不需要一句话。话由推销员阿伟来说——阿伟是他的搭档,带河南口音,说话利索。 B仔、阿伟的“老大”管理很严。2007年6月末,趁着老板去武汉,两个最底层的假币贩卖者终于有机会和记者坐在酒桌前,交流他们的“业务”。 “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从业一年多的阿伟说。他们的竞争对手也很多——这一点得到了记者的证实,贴在街头的那些小广告上,有上百个出售假硬币的电话号码。他们以公交车的线路划分地盘,遇到争端,还会请各方“老大”出面协调。 阿伟通常会带上20个假硬币,让那些便利店、小吃店老板对比——如果对方很反感,那他至少会保持两个星期不去打扰,“这样安全一些”;如果他们有兴趣的话,他还会带他们坐公交车试试。如果坐公交车未被查出,下一步就是谈交易细节。“一般每个开价0.35元,混熟了可以优惠到0.3元。”阿伟说,“有的老板喜欢一箱一箱(10000枚假硬币)送,有的老板喜欢一袋一袋(1000枚假硬币)送。”但送货时间基本是凌晨,这个时段最安全。对于B仔和阿伟,每次送只送1袋,就算被抓了,罪也不重。 阿伟现在已有固定客户二十多人。为了安全,“老大”每次只给阿伟和B仔5箱硬币。这很难满足他们需求,酒酣之余,阿伟透露了单干的想法,“其实,老大无非就是找顺哥要货嘛,每个0.2元,我也要得来。” 互联网批发商的野心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批发商却迅速崛起,他们不需要B仔和阿伟这样的马仔——他们有互联网。以“出售一元假硬币”为关键词,你可以轻松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找到公开叫卖的广告,其中还会包括详细的制造工艺、材料、质量信息。 身在广州市花都区的网络批发商耀哥,是河南三门峡人。记者通过百度搜索,找到了他的QQ号码。通过网络视频,记者看到耀哥的房间堆满箱子。“看清楚啦,我们可是真有料的!”他对着话筒大喊。他还向记者透露,“我们在附近弄了个厂,买了机器准备开始生产了,只要长期合作,算你每个硬币0.16元!” 在央行下属机构工作的金融专家钱奇指出:因为假硬币面额较低,若采用多层次的购、运、售模式,无法取得较大的逐利空间进行犯罪风险“补偿”。所以,假硬币犯罪通常选择自行伪造,并在相对固定的网络下采用简单的直售模式,通过购币的商家找零完成市场进入,其犯罪环节较少。 而耀哥的野心还不止于此。在连续数日的交流后,他邀请记者参加近日的聚会。届时,他旗下广州棠下、三元里等地的小批发商将汇齐,彼此熟悉后划清地盘,既能免去恶性竞争,又可互通风声。 制作基地:猪圈山洞受青睐 公安部经侦局反假币犯罪处处长李子勇说,由于硬币防伪措施不多、工艺简单、制作成本较低,而且多数人对于小面额硬币警惕性不高,因此已经成为假币犯罪新动向。 最新发现的一个假硬币生产窝点在湖南长沙。2007年5月下旬,该市公安局摧毁了一个特大制造、贩卖假硬币团伙。一元假硬币的成品、半成品和原料总计8吨——相当于两头非洲象的重量。此前半年内,这个团伙总共制造了三百多万枚假币,先后销往广州、深圳、郑州、杭州等地。在这些地区,像顺哥这样的大批发商直接与他们交易。 长沙警方提供的情况表明:假硬币制造者最先考虑的是,找到一个隐秘而隔音的制造地点——生产假硬币的冲压机床会发出巨大响声;生产地点需要堆放大量的坯料;而生产出来的成品,要被悄无声息地运走。湖南娄底警方破获的廖保安、游建华假币团伙,其制假工厂就隐蔽在山林中,距离县城三十多公里。从表面看,这是一个约300平方米的猪圈,养着几十头猪,生产车间就在猪圈下。2006年3月,长沙警方破获的假币制造工厂,也藏在岳麓山下的山洞中。生产时的轰鸣,已被幽深的山洞吸收殆尽。 99%的居民缺乏识假能力 如此大量的假币流入市场,危害自然可想而知。2006年,长沙市宁乡县、娄底市新化县、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地硬币流通受阻,部分银行甚至也拒绝受理硬币业务。 “与纸币比,假硬币的流动速度更快。”一位专业人士说,“由于人们普遍存在纸币偏好,不愿久持硬币,促使其流通频率和速度不断提高。” 这位专业人士认为,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损害人民币信誉,对硬币的流通形成制约;二是代替真币进行流通,造成货币流通失控、投放失衡;三是对公交、电信、邮递等服务性行业的冲击比较明显,并制约着自动零售服务业的发展。 这一点,武汉市公交集团深有感触。2006年,该集团共收假币约1850万,其中一元假币1350多万。为防止假币再次流入,2007年3月,该公司不得不在所有的无人售票公交车上都安装了假币识别器,一台识别器价格3000元,总共安装5000台。但随着一种识别器难以鉴别的新型假币的流入,上千万元投入又可能打了水漂。 “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硬币发行和防伪的环节。”金融专家钱奇认为,从金融系统多年反假币宣传情况看,主要侧重于50元以上券别,对硬币防伪未曾涉及,造成如今近99%的居民缺乏硬币识假能力。 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