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来信来论
 第A08版:特奥专版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万象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19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0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1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2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3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25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培训资讯
 第B27版:求职·移民沙龙
 第B28版:求职·留学动态
 第B29版:求职·考证·留学
 第B30版:求职·留学沙龙
 第B31版:求职·留学指南
 第B32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33版:求职
 第B34版:求职·招聘·自荐
 第B35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36版:求职·教育培训
    
2007年7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目标:成就又一个经典
——今晚首演的沪剧《瑞珏》主演茅善玉访问记
王剑虹

■ 茅善玉扮演的瑞珏

  一连三天,从早到晚一遍又一遍地排练沪剧《瑞珏》,瑞珏扮演者茅善玉的嗓子终于有些顶不住了。昨天傍晚,记者在逸夫舞台后台见到披着长围巾、面带倦色的茅善玉时,发现纤瘦的她显得愈发“苗条”了。

  重起炉灶

  2004年,上海沪剧院创排的沪剧《家》在上海大剧院上演,颇受好评,为什么此次沪剧院要舍弃原来的《家》而另起炉灶再排《瑞珏》呢?作为沪剧院的“当家人”和沪剧《家》的主演,茅善玉表示,当时的《家》较多考虑了在大剧院上演的因素,“排场”相当大,演员阵容方面也集中了剧院内外的沪剧名家名角,这样的一台《家》虽然“华丽”,但不适合经常上演,更不要说巡回演出了。

  此次推出的《瑞珏》考虑了沪剧院现有演员的配备情况,把原来“淹没”在觉新、觉慧、梅、鸣凤等人群中的瑞珏挑出来,着力刻画瑞珏这一集中中国传统女性所有优良品德,被“家”无情吞噬的女子。

  瞄准精品

  说到即将亮相的《瑞珏》,茅善玉充满期待,她表示,希望把《瑞珏》打造成像沪剧《雷雨》一样的经典作品。此次上海沪剧院特意请来了中央戏剧学院的曹其敬教授执导《瑞珏》,茅善玉告诉记者,曹导的要求相当高,她对《家》很熟悉,枝枝蔓蔓、每一个角色都要求表演到位,这对于戏曲演员来说有些吃力,但茅善玉认为,通过排演这个戏,剧团演员的整体水平将有所提高。

  茅善玉说,以前沪剧院也曾排过不少戏,但保留下来的却很少,很多戏都“缺口气”。这次推出《瑞珏》,导演、演员和舞美都花了很大力气,希望能成为精品。

  精心打磨

  从7月4日开始,《瑞珏》剧组每天都从早到晚一天三班地走台、合成,一个细节要排十多遍,一场戏“折腾”二三个小时是平常事,茅善玉感叹,以前排戏“从来没有这么累过”。因为导演要求很高,有些演员一时不能领会,茅善玉这个院长兼主演还要临时“客串”导演助理的工作,把导演的话“翻译”成大家能理解的话,有时甚至还要做一下示范。原本茅善玉在《瑞珏》中的戏份就相当重,这样一来自然是累上加累了。

  除了自己排戏,茅善玉还要“分心”去指导自己的学生,她告诉记者,她排戏时她的两个学生都在下面看,因为走台时常常一个片段要排无数次,她有时也会让自己的学生上去演一遍、唱一段。她说,这样她们以后演这个戏时就容易上手了。      本报记者 王剑虹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