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上海边界行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公众服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新民晚报·特刊
 第A18版:新民晚报·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 广 告
 第A2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第B12版:广 告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专 题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7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来兴废铸鸿篇

熊召政


  读一首好诗是享受,眼下就有这么一首诗:

  名楼劫后今重建,诵序登临忆子安。不见落霞伴孤鹜,依然秋水共长天。西山霁色虹未尽,南浦渔歌唱正酣。千古华章谁续得,从来兴废铸鸿篇!

  这首名为《重建滕王阁赋》的七律,是邵秉仁先生的力作。读这样的诗,真是值得浮一大白!

  诗人自古就有两种。一种吟风弄月,倚红偎翠,极尽优雅,可称为闲情诗人。此种诗人多愁善感,万千心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性情虽然率真,韵语亦属珠玑,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心里头的那些事儿,都是无关社稷民生的牢骚;还有一种诗人,抚今思昔,剑气箫声。七尺皮囊,盛着的全是忧患。此种诗人侠气横溢,常怀有“把栏杆拍遍,无人会英雄意”的苍凉。他们无论是在江湖还是在庙堂,是登临还是思考,都会让歌吟产生敲金戛玉,旋转风涛的力量。

  很显然,邵先生属于后一种诗人,诗不仅仅是他的爱好,还成为他思想的工具。除了《重建滕王阁赋》,在他的诗集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璀璨的诗句:

  秦灭何须匕首现,仁义亡施自丧钟。(《易水有感》)

  风云纵使淘千载,不没顶天立地身。(《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赠友人》)

  国破怎堪依故垒,人贤何必设雄关。(《登长城沉思》)

  读这样的诗句,如临金戈铁马,如沐天风海雨,让人的胸怀,顿时肃穆起来。

  近些年来,改革给中华民族带来一个丰裕的时代,社会进步让国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福祉。但是,也应该看到,物欲横流导致了人心的日益浮躁。这种躁气与我们追求的侠气相去甚远。躁气为利益所驱动,纸醉金迷,夜夜笙歌的生活,导致人们思考的功能钝化;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侠气,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即便是登临,广阔的视野也无法使他的心灵激动;即便是宴集,除了酬酢,又哪里会有“醉里挑灯看剑”的豪迈呢?

  邵先生的诗,近侠而拒躁。诗句不慕典雅,但求厚重;不思绮丽,但求粗砺。虽无唐诗的奇思逸想,但却是深谙宋诗虬枝盘空的神韵。除了吊古抒怀,他的另一类记游诗,也大可玩味,试摘几联:

  游人疑似蓬莱客,未到瑶池已作仙。(《九寨沟神仙池》)

  淘尽尘寰忧乐事,闲云自在胜沙鸥。(《游镜泊湖》)

  若许隐居学陶令,何必采菊武陵源。(《游碧峰峡》)

  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邵先生的侠气中,还含蕴了几分道骨。他虽然也曾身居要津,但绝没有媚俗的倾向。即便倾吐超然物外的渴望,也绝不似明人小品中那种貌似闲云野鹤实则逃避责任的头巾气。

  邵先生无意当诗人,只是公务之暇偶尔吟哦,这样反而使他的作品见性见情。诗集中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直抒胸臆,让人摸得着他的忧患,看得见他的块垒。这样的诗,便是好诗;这样的写作倾向,尤其值得尊重。

  我与邵先生是君子之交,其诗词、书法与高尔夫三大爱好,均相同,因此常常以书会友、以诗会友、以球会友。每次相聚,言谈甚欢。我想,他邀请我为之作序,大概就是出于惺惺相惜的缘故。日前因事来京,邵先生招饮于颐和园近侧的某座会馆,席间听他谈传统文化的种种见解,竟有些不知今夕何夕了,于是胡诌了四句赠他:长安走马日迟迟,酬酢归来一首诗。锦州太守何相似,应允唐朝杜牧之。

  曾当过黄州太守的杜牧,一辈子都在官场,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晚唐重要的诗人。邵先生曾当过锦州市委书记,故以太守戏称。他的诗虽没有达到杜牧的成就,但忧患的动力与能力,庶已近之。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