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补读未观书 李伦新 |
假如让我来设计市民住宅,我一定要想办法,使每户人家的门上,都有贴春联的位置!假如让我来负责商店门面装潢,我一定要想办法,尽可能有贴春联的地方……假如毕竟只是假如。如何在自家门上贴春联,是我一直在考虑解决的实际问题! 每当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作为楹联爱好者,我有时跟随上海楹联学会会长丁锡满先生,和书法家们一起,到郊区农村或市区街道,参加写春联送春联活动。一副副以迎春纳福、新年安康为内容的春联挂满四壁,将喜庆气氛烘托得浓浓的,环境色彩映照得红彤彤的,人们也都映红了表情丰富的笑脸。我在为浓郁的传统文化陶醉时,总会想到怎样使更多的人家贴上春联,使自己家里也能贴上春联? 丁亥年春节到来之前,我在和家人叙家常时,兴致勃勃地讲述写春联送春联的热闹情景,说着说着,就提出我们自己家里今年是不是也贴一副春联?这个提议得到了一致赞成,就是这一扇门而且又是高高低低的,怎么贴?这倒是个实际问题。 正在这时,丁锡满先生热情支持,应我们的要求送来了一副大红对联。上联是:“石畔坐消无事福”,下联是:“花间补读未观书”。我凝神默读,沉思遐想,不禁击掌放声:好!好友赠好联,好在内容贴切意味深长!看得出这字不是出自好友之手笔,那么这内容一定是好友的良苦用心! 我兴趣盎然,在书房里查阅书刊资料,好不容易才知道,这副对联是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先生的作品。当然,现在写的这副对联,字体笔意虽然不及邓公的沉雄朴厚,倒也挥洒自如,写得工整严谨,尤其是这副对联的含义使我特别喜欢,就欣然贴到了门上,尽管这一扇门贴上下联不很熨帖,毕竟还是增加了节庆气氛,自然想到了假如让我…… 我常常凝神静气地反复端详这副对联,且不说书法艺术值得细细欣赏,就内容来看实在是令人玩味的,不可能是邓石如先生煞费苦心地专门为我“量身定制”的,但我可以肯定地说,这副对联太适合我的处境和心情了,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对我特别有感染力和启智性,贴在我家的门上是太合适了! 先说上联,作为年过古稀的退休老人,应该享受这“无事福”了!“无事”二字耐人寻味,既是相对于以前忙于工作事务说的,也蕴含着不要没事找事的告诫,“无事”是我们这样年龄的人应该拥有的一种境界,应该当作是一种享受,开始有些不习惯、不适应可以理解,要主动积极地自我调整,尽快适应。问题是我们切忌把“无事”看作是失落,须知“无事”之福来之不易,是辛苦劳神几十年才得来的,还不坐下来好好享受享受?当然,无事也会感到寂寞和孤独,读书正是好机会,当然真正做到安享无事之福是要自己坚持实践的! 再说下联,花间补读未观书,更是说到我的心坎里了!爱书似乎是我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尽管历经书灾、书祸之累,不仅不改初衷,反而越来越爱书如命了。家里藏书越来越多就是明证。不久前儿子见我书房里堆得满满的,为我买来了5只书架,整理了一番,可是现在又到处都是书了,大部分都是“未观书”!今后能“花间补读未观书”该多好啊! 丁亥年春节以来,我每天进出家门都要看看这副对联,亲友来了,也会以赞赏的口气议论一番,这都是在激励我享无事福、读未观书!我一向将书房视为心灵的花园,走进由周巍峙先生题写的以“乐耕堂”名之的书房,我就有种难以言喻的轻松愉快的心情,无论是鲁迅先生、巴金先生等的一些不朽之作,还是托尔斯泰、高尔基、普鲁斯特等的一些世界名作,都是我想拜读却没来得及读的书,现如今能如愿以偿地逐渐补读了,这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事情呵,补读未观书,使我感到其乐无穷,乐在书中! 我想借新民晚报一角,和老年读者朋友共同欣赏和实践“石畔坐消无事福,花间补读未观书”这副对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