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上海边界行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公众服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新民晚报·特刊
 第A18版:新民晚报·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 广 告
 第A2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第B12版:广 告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专 题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1版: 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7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外抽烟挺犯难

刘卫


    出国前,同为烟民,同事老马和我各带了两条国产烟。一是怕超额了,入境报关时会上税;二是那次推销为期十天,按我们平常抽烟的消耗量,应该绰绰有余。

  在英国海关申报入境时,所携带的香烟数量正好符合规定。那位女官员检查我们随带的旅行袋时,对香烟又是摁,又是捏,最后用金属探测器反复照,确信无疑后,和颜悦色地问:“自用?”我们赶紧答是。女官员放行前解释道,由于反恐的需要,不得不对这些可能“藏匿”异物的东西加强检查。

  去往客户的公司,虽然谈判间里没有挂“NO SMOKING”的标识,但问起对方,从总经理到职员,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自己吸烟。谈判桌上,每个人面前只摆了一瓶矿泉水,并没有准备烟灰缸。几个小时的商谈,我和老马强忍住烟瘾,感到既别扭,又难挨。

  按说,商务活动中没抽烟的环境,回到住处应该无拘无束了吧!没想到,我们在商务处客房里尽情地吞云吐雾,引发了一场虚惊。

  那天,推销返回住地,憋坏了的老马和我掏出烟,贪婪地吸了起来。接连抽了三根后,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开门后,商务处负责保卫的老蔡和参赞冲了进来,快速地在房间和卫生间巡查后,见桌上烟灰缸里还在袅袅冒烟的烟蒂,这才恍然大悟。参赞神色严峻地说,每个房间里都安了烟雾报警器。当烟雾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在值班室里鸣示火警。所以,抽烟要节制。参赞还提醒道,以后若住在外面的宾馆里,在房间里抽烟过量,根据烟雾器报警的线索,大堂除善意提醒外,退房时,瘾君子房客还要向宾馆交纳一定的异味清除费。

  后来,在出租车里、地铁、公园或餐厅,所到之处,“禁止吸烟”的标识几乎无处不在。我们虽然身上带着香烟,但不敢造次,既怕罚款,也怕人们投来异样的眼光。

  推销结束后,经历了意志的考验,我们惊奇地发现,带去的香烟只偷偷摸摸地抽掉了两包半,大部分未动。临走的前天,原定带几条洋烟给同事和朋友,不知为什么,我和老马都改变了主意,从英国买了丝巾、香水、钥匙链等带回来作为礼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