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印象 沈永昌 |
| ||
|
要说与水联系起来的城市,荷兰王国阿姆斯特丹可算上一个。有“北方威尼斯”之称的阿姆斯特丹,市内地势低于海平面1到5米,全市共有160多条大小水道,由1000余座桥梁相连接。人居水上,水入城中,人水相依,景自天成。漫游城中,河渠交叉,桥梁纵横;站在高处眺望,城中波光如缎,状如蛛网,河面上还有一处处“船屋”。 留心观察阿姆斯特丹街上的交通隔离柱,上面都有三个黑叉标记,代表着“水、火、病”三种。水患之灾对于多水的阿姆斯特丹是很容易理解的,甚至连它名字的“丹”字也与水有关,因为“丹”在荷兰语中是水坝的意思。过去,这座城市的建筑几乎都用木桩打基础,以防沉陷。就是王宫的地基也由13659根木柱打成。12世纪末,荷兰人为了防止潮水侵袭,在流入海湾的阿姆斯特河河口处修建了一道水坝,才使800年前的一个渔村逐步发展成了今天的国际大都市。游人漫步街头,街市两旁所有的小楼房都在三四层,分别以蓝色、绿色和红色精心装饰,密密的水道又将这些可爱的街巷一块块地分割开来,成群的海鸥在水道和楼房间飞舞,交织出了阿姆斯特丹特有的“水都”风光。 阿姆斯特丹是座水上城市,荷兰出名的“风车之国”也由此而来。因为荷兰一半以上的土地低于海平面,三分之一的面积仅高出海平面1米,为了围海造田,扩大生存空间,荷兰人于1229年就发明了风车,最多时,全国有风车9000座。随着科技的发展,风车逐渐“退役”,但大部分风车被完整保存下来,以吸引游客。阿姆斯特丹的“风车村”可说是名声在外,但那里其实是一个不大的景点,在湖边有着几座风车在艰难地转动。早期的风车主要用来抽走洼地积水,现在的风车叶片哗哗地转动,只是给人以置身异域的感受。 其实,“风车村”里的木鞋厂倒是吸引了众多的游人。木鞋也是因荷兰多水而特有,聪明的荷兰人把并不起眼的木鞋做得大的如游船,小的如一节花生那么大小;制作的材料也是从木质的到塑料的、陶瓷的,还有各种金属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木屐花花绿绿,千姿百态,都鬼头鬼脑地盯上了游客的钱包。在风车村里还有乳酪厂。荷兰水草充盈,奶牛业发达,荷兰人把乳酪制造的流程和制造设备介绍给游人,游客还可以免费品尝一些乳酪成品,当然,可口的乳酪就成了游客们争相选购的商品。 在阿姆斯特丹游览,自然,最让人难忘的是坐上那种带玻璃顶的游览船,沿环城运河绕行一圈,才真正感受到这座北方水城的水容水貌,那才是别有一番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