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州管圆线虫”受害者,杨仿仿今日赴京打官司,誓做揭露食品安全隐患的“王海” 被“福寿螺”改变的人生 陈辉 代希奎 |
今天,“北京福寿螺”案正式开庭。广州首例“广州管圆线虫”受害者杨仿仿将飞赴北京,与他曾就餐并因此染病的“蜀国演义”餐厅对簿公堂。 买菜途中怪病发作突然抽搐 确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餐厅却以没发票为由拒绝赔偿 即将飞赴北京开庭的杨仿仿,在广州中山大学荣光堂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的经历颇有点传奇色彩:14岁随父母出国后,已独自游历过近60个国家和地区,精通英语、俄语、泰语等多种语言。只在中国呆过十多年的他精通粤语、闽南语、上海话、温州话等各地方言,做过饮食业、IT业、教育、远洋渔业等多个毫不相关的行业。 2006年4月,杨仿仿接受了斐济一家大型渔业公司的工作邀请,准备离开中国。就在临行前,杨仿仿突然得了“怪病”。7月6日,在去买菜的途中,他的右后脑开始一阵剧烈的抽搐,这种抽搐感每隔几秒就袭来一次,剧烈的疼痛让他透不过气来,并不断加重至连路也走不了。为此,他去了北京、广州的7家大医院求医,先后被诊断为中暑、神经痛、痹症,甚至被怀疑是带状疱疹、脊髓炎、艾滋病……后来疼痛又蔓延到整个右侧肢体,有时像很多蚂蚁在爬,有时又有灼热感、刺痛感、紧绷感…… 不久,“北京福寿螺事件”被媒体曝光,杨仿仿回忆起自己曾多次在北京“蜀国演义”就餐,并曾吃过服务员推荐的凉拌螺肉,这才怀疑自己是否也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8月底,终于在广州中山一院确诊,成为广州发现的首例福寿螺受害者。随后,杨仿仿的母亲、妻子、父亲和女儿也被确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9月底,杨仿仿病愈出院后,拿着当时在“蜀国演义”就餐时和家人拍摄的照片,到北京向这家餐馆提出赔偿要求。面对媒体的强烈关注,开始时对方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并承诺赔偿。但媒体的报道浪潮一退却,餐厅在态度上发生180度转变,断然拒绝赔付。提出两点理由:虽然杨仿仿提供了在餐厅的照片,但是没有用餐发票,是否在蜀国演义就餐变得不确信;第二,因为杨仿仿是在广州确诊的,未被北京的卫生部门纳入被确认的受害者名单。一怒之下,杨仿仿将“蜀国演义”告上法庭,提出30万元的索赔金额。 想学王海进行食品安全打假 笑着面对“广州管圆线虫”留下的后遗症 “这也许是一种缘分,我刚想离开中国,‘广州管圆线虫’就把我留了下来。”杨仿仿说。留在中国,杨仿仿给自己的另一个使命就是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告诉公众?杨仿仿说他还没有想好,跟踪、收集到证据和内幕信息后,可能报料给媒体,或公布在网站上,总之要做个食品安全打假的“王海”。 福寿螺事件迟早会淡出公众的记忆,但带给每个当事人的创伤却是永远无法抚平的。采访后,记者问杨仿仿是否还有后遗症,他回答说,“神经的损伤是几乎不可逆的,到现在我的身体出汗是只出半边。其实在和你谈话中,我的右边身体一直像有个什么东西抓得紧紧的,皮肤上的刺痛一直都存在。” 杨仿仿说:“我已经习惯这种疼痛伴随的生活了,哭着也是一天,为啥不笑着过一天?” 在杨仿仿起诉“蜀国演义”后,又有超过20名受害者因为不满“蜀国演义”的赔偿方案和态度,向北京市朝阳区、西城区法院递交了起诉书。央视曾经高度评价“这极少数人”,认为这是少数人引起的公众命题。这个公众命题就是:怎么保障食品安全,出现食品安全风险怎么应急? 结束了在荣光堂的采访,虽然只喝了杯饮料,杨仿仿没忘记索要发票。 羊城晚报(陈辉 代希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