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扔了钱包,谁在盗刷信用卡? 警方提醒:扒窃衍生犯罪持续攀升,仅6月份发案便达40多起 潘高峰 刘斌 |
|
一个钱包在公共汽车上被扒窃,钱包内的信用卡也被多次盗刷。但经过警方调查,刷卡人竟不是偷钱包的窃贼,而是另有其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案情回放】 今年6月11日,市民刘欣(化名)到上海市公安局公交分局报案:自己的钱包在公交车上被盗,钱包里有9张银行信用卡。刘先生到银行挂失时才发现,信用卡已经被盗刷2300多元。 警方查阅了信用卡的消费记录,发现在6月11日上午9时59分、中午11时03分、下午1时52分、2时05分、2时07分被盗刷了5次,分别在天山商厦和龙之梦商厦进行了消费。 警方前往天山商厦调查时,发现天山商厦的两名营业员吉某和黄某十分可疑,面对警方调查,他们显得十分紧张,语无伦次。迫于警方压力,两人很快承认,正是他们盗刷了信用卡,但他们同时表示钱包并不是他们偷的,他们只是在公交车上捡到了一个没有钱的皮夹,发现里面有很多卡,出于一时好奇,他们试着用信用卡买东西,结果发现这些卡完全不设防,这才放心地一次次刷卡消费。目前,两名营业员已被取保候审,天山商厦也已将两人开除。 扒窃衍生犯罪须警惕 公交分局有关负责人昨天向记者透露,近年来,“扒窃衍生犯罪”逐渐攀升。何谓“扒窃衍生犯罪”?就是窃贼并不仅以偷窃钱包内的财物为目的,而是通过窃得钱包内的信用卡、银行卡和其他个人资料,实现信用卡盗刷和银行卡提现,给失窃市民造成更大损失的犯罪行为。 比如上面的案例,虽然不是小偷盗刷了信用卡,但是同样是一种因盗窃衍生的犯罪。警方透露,随着银行卡日提现的上限提高,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把目标瞄准了市民的信用卡和银行卡。今年一位市民钱包被盗,里面的一张银行卡短短几分钟被提走4万元:狡猾的窃贼在晚上11时50分和12时01分两次提现,实现了犯罪效益最大化。 据公交警方统计,此类信用卡被盗刷的案件,仅6月份就发案40多起,案值20多万元。为什么窃贼可以轻易获得失主的密码,从容提款、消费?原来这与本市信用卡与国际接轨和信用卡、银行卡持有人设定密码的习惯有关。 为卡设个保险的密码 现在本市已经有招商银行等数家银行的信用卡采用国际惯例,即可以不设密码,通过签名核定卡主身份。但由于签名的随意和不易核对,目前本市商场对于签名类信用卡的把关并不严格,结果被犯罪分子钻了空子。 卡的密码设定习惯也是一些市民信用卡被盗刷的原因之一。许多市民设定密码喜欢用自己的生日、身份证号码或者手机的后六位号码等,但往往身份证和手机外卡还放在钱包里,小偷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破解密码;有些卡主甚至连银行的初始密码都不改,更便宜了窃贼。 记者获悉,针对扒窃衍生犯罪的高发,本市公交警方已经成立了专业的打击队伍,但作为防窃的第一道关,市民自己在设定信用卡、银行卡密码时,要多留一个心眼,如果实在担心记不住,也可以用自己亲人的生日等作为密码,让窃贼无法推测。 本报记者 潘高峰 通讯员 刘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