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法治视窗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周刊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上海地产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国情车趣
 第B14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5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6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求职
 第B22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留学·培训
 第B24版:求职·教育培训
  
2007年7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托尔斯泰青冢

刘心武


  许多人都知道莫斯科新处女公墓里,有许多名人墓。听说我要去那里面参观,一位亲戚就嘱咐我:“一定要找到托尔斯泰的墓啊!替我也献上一枝花!”其实,那里面有的是阿列克谢·托尔斯泰的墓,此人是苏联时期的作家,著有《彼得大帝》等长篇小说,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看,一生著述与事迹难与列夫·托尔斯泰相埒。

  我那位亲戚并不清楚阿·托尔斯泰,他崇拜的是写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巨著的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的墓就在他晚年长期居住的雅斯纳亚·波良那庄园里。

  从莫斯科驱车前往位于图拉州的雅斯纳亚·波良那,需要三个多小时,半路上,我脑海里浮现出列夫·托尔斯泰一个短篇小说里的情境。他写到一个俄罗斯人,在一座小山上,把一袋金币放在一个鞑靼人跟前,那鞑靼人卖给他土地,他可以太阳一出就往山下跑,在山下绕一大圈,只要他在日落前回到鞑靼人面前,他圈下的地全归他。这个人日出就往山下跑,他舍不得拐弯,直到午后很久才拐弯留下记号,又跑了很远,天色都暗淡了,他才折转往山上跑,太阳在往地平线下沉,他拼命往山上爬,希望能在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前扑到那鞑靼人脚前。但是,虽然他爬得手脚流血,还是没能在天黑前回到起点,他也就气竭而亡了。这篇含有训诫意味的小说,在托翁的创作中属于可以忽略不计的一类,却不知为什么,在新的生活环境下,早期阅读的一般印象,竟被激活为一种强烈的感慨。

  雅斯纳亚·波良那庄园保持着当年的原貌,池塘里的莲花静谧地开放,白桦林的木桶里似乎仍可以流出庄园自酿的饮料克瓦斯,就连故居门廊下睡懒觉的那只花狸猫,都让你觉得刚被托翁轻抚过顺毛。许多参观故居的人都很难理解,那时候托翁的生活是那么优裕舒适,他的主要著述也都问世,光《战争与和平》的外文译本那时候他就已经收藏了十几种,绝对是功成名就,可是他却异常痛苦!他总不断扪心自问:为什么我如此富贵安逸,而眼前的农民却仍然那么贫苦?推而广之,世界上不公、不平等的事情还那么多,他想把自己的财产完全抛弃,以求得心灵的慰安。但是通过参观他的故居,你就会发现,他和妻子育成六子三女,庄园里又总是食客盈门,站在他妻子索菲亚的角度想想,倘若把全部财产捐弃,这家庭如何支撑、生活如何继续?1910年10月里的一天,托翁终于在与妻子索菲亚的又一次龃龉后离家出走,11月20日,在一个小火车站里,因肺炎不治终止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托翁去世时,已经有了电影,摄影师闻讯赶去拍了许多镜头,包括索菲亚与家人赶去料理后事,以及民众自发地抬着花圈去吊唁。在纪录片镜头里,索菲亚表情凝重,很难判断她内心的奥秘。托翁因为成了世界名人,人们多半乐于去咀嚼他的伟大,很少有人去探究索菲亚的思想感情。有些人把托翁的离家出走与意外死亡,归咎于索菲亚的平庸与凡俗。其实生命是平等的。列宁因为那时候正致力于以武装斗争改变社会,因此虽然肯定托翁的文学成就,却痛批他那“毋以暴力抗恶”和自我道德完善的救世主张。平凡的索菲亚与其伟大丈夫之间的分歧,当然没有列宁与托翁之间的政治伦理冲突那么高的层次,但是,历史发展到了今天,似乎也应该展拓出一个研究领域,就是探讨如何在伟大的社会理想与安定的庸常生活之间,找到一条不须付出惨重牺牲的通道。

  遵照托翁的遗嘱,就把他葬在庄园林中的一隙空地上。如无导游指点,我们无论如何不会发现,也难以相信,那就是一代文豪巨擘的墓冢:绝无墓碑,亦无片石,就是一个两米来长、不足一米宽的长方形土堆,上面布满萋萋青草。我蓦地又想起来途中默思的那篇小说,题目是《人需地几何》,小说最后一句是结论,意思是所需无非是从头到脚的那样一个被埋葬的面积。现在中国实行火葬,生命归宿最后所需的土地,就更少了。

  也遵照索菲亚的遗愿,她去世后不与丈夫合葬,她那有墓碑的坟在庄园的另一边,一般参观者都很少去看。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