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赏虫匣 周伟民 |
有一句成语“买椟还珠”,说的是古时候某人买一颗珍珠,因为装珍珠的匣子太精美,他把匣子留下,将珍珠还给了卖主。养虫的朋友都知道,我们用于养虫的匣子的价值往往大大地超过虫的价值。我本人就收集了几十个,从形状上讲,有长方形、圆柱形、六角形、管形、葫芦形、仿真形(南瓜形,汽车形,花瓶形)等等,从材质上讲,有有机玻璃、红木、竹子、铜质、牛角、玉石、象牙、天然葫芦等等,从种类上讲,有养大小黄蛉、墨蛉的,有养金钟、油葫芦、蟋蟀、竹蛉、宝塔蛉、马蛉的,有养织儿、蝈蝈的。形式之多样,材质之丰富,制作之精良,可谓琳琅满目,精彩纷呈。 当然,制作再精良的虫匣,如果没有鸣虫,它就只不过是一个漂亮的摆设,只有给不同样式的匣子配上不同的鸣虫,才会相得益彰,使虫和匣都显示出勃勃生机。我用红边白底的方盒养通体碧绿的金钟,用本色竹制的盒子养玲珑剔透的紫竹蛉,用晶莹透明柱形盒养翠绿的织儿,用大小不等的葫芦养油葫芦、蟋蟀、蝈蝈,每年的初秋开始,一直到春节,我所有的几十个匣子里,养满了各种不同的鸣虫,每晚那不同风格,不同音调的虫鸣此起彼伏,错落有致,有花好月圆之韵致,有渔舟唱晚之意境,有高山流水之酣畅,有月落乌啼之苍茫,在我听来,丝毫不逊色于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新年交响音乐会! 我最喜欢的是两只,一只是用有机玻璃做的花瓶形的扁平匣,橘黄色的边,白色的底,瓶口处还有两个活环,可谓构思巧妙,做工精细,最精彩的是,面上的那块透明玻璃磨出弧形,像一块凸透镜,从上面看去,虫子被放大,连虫足上的毫毛都清晰可见,我用它养大黄蛉,每年都放在贴身的口袋里,时不时拿出来在同好或朋友前展示展示,显摆显摆。另一只是长得像小南瓜的葫芦,顶盖就是葫芦顶,连葫芦把都保留着,就像小南瓜的瓜蒂,真是天衣无缝,浑然天成,我用它养马蛉或宝塔蛉,听着从葫芦里传来的轻盈的虫鸣,会给人一种在瓜棚下饮茶纳凉的野趣!我经常带在身上的,还有两根用紫竹做的管子,底和头都是有象牙雕的,用来养大黄蛉,声音特别悠长…… 回想我养虫的经历,和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密切相关的,小时候,没钱买好匣,甚至也没钱买虫,就用装仁丹的小塑料瓶,瓶盖上烫几个透气孔,没虫子,自己到公园去抓……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解决了温饱之后的人们开始追求业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使过去只是有钱人享受的玩物,也能进入寻常百姓家,宠物市场也形成了一种产业,有一部分有手艺的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出许多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宠物器具。几十年来,我收集的虫匣的价格、级别也随着收入的提高而提高,开始是有机玻璃的,几元,十几元,后来就上升到上百元的红木的,再后来就是几百元的镶象牙的,雕花的。不过,我的选择主要还在于它的造型、构思以及鸣虫形体、品种、色彩等搭配的审美价值,并不刻意地追求材质和价格。 虫匣毕竟不是珠椟,再精美的虫匣,它也是为鸣虫打造的,为鸣虫而存在的,只因为有了鸣虫歌唱,虫匣才有了生命,有了内涵,有了精神,好虫配好匣,而且要配得得当,配得巧妙,既体现匣的价值,又彰显虫的美妙,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物质和精神的和谐统一,这是玩的哲学,玩的文化,玩的境界!试想,在豪华别墅、高档公寓住着一群没有文化、没有品格的人,无疑是对精美建筑的亵渎,而相反,哪怕穷途潦倒如晚年之杜甫,身居陋室,照样能谱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样的千古绝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