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法治视窗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周刊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上海地产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国情车趣
 第B14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5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6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求职
 第B22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留学·培训
 第B24版:求职·教育培训
  
2007年7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律无明文规定禁止贩卖和食用猫肉,猫贩仍在每天大量装车贩运
截车救猫,遭遇“师出无名”的尴尬

杨丹旭 孙云

绍波 图

  猫肉被偷偷端上餐桌,这已不算新闻。7月6日发生在闵行的上百网友拦车救猫一事,让人们对偷猫贩猫的丑闻骤然关心起来。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与这些爱心拳拳的网友期望的相反,上海每天仍有大量猫被装车贩运,而救猫者的行为也引起了很大争议。

  猫贩为何更加嚣张?

  去年12月,本报曾报道光启路148弄内一个贩运猫的中转站。昨天下午,记者重访此地,发现中转站不但未被取缔,猫贩子的行动反而更明目张胆。

  刚到弄堂口,“喵喵”声已传入耳中,走进弄堂,可以看见3个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箱子,其中两个各装着十几只猫。住在附近的一个老伯悄声说,猫贩子听口音都是外地人,“定居”此处已有几年,人称“猫司令”。他们昼伏夜出,每天晚上都要出去抓猫,清晨6时许,则把“战利品”一箱箱装车运走。

  据悉,这样的中转点在上海并非仅有,大部分猫都被运往广东烹饪“龙虎斗”,其中也有一部分留在了上海。某宠物网站的宠物救援者高先生透露,由于猫肉成本仅为羊肉一半,不少路边小摊多半是挂羊头卖“猫肉”,单价1元以下的“羊肉串”,至少80%都是用猫肉做的。

  救猫行动合不合法?

  爱猫网友联手救猫的行动也引来了争议。在一些人深受感动、捐款捐物的同时,也有人提出很多疑问:截车救猫合法吗?

  我国目前既无明文禁止贩卖和食用猫肉,也无关于流浪猫管理保护的法律法规。法律界人士认为,这使得市民的救猫行动,在法律上处于尴尬地位。在没有证据表明猫贩手中的猫都是通过偷窃等非法途径获得的情况下,警方也无法强行制止猫贩携带“私有财产”离开。

  买猫的行为也遭天涯论坛网友质疑:爱猫者花钱购猫,反而会刺激猫贩抓猫卖猫。事实上,已有猫贩明目张胆地打电话,对当时出5000元购买800只猫的好心人李阿姨说,我手中还有更多猫,你是否愿意收购?否则我就送往广东做菜。这样的结果,是救猫人始料未及的。

  猫该不该是盘中餐?

  7月8日,本报发表首篇报道《860只猫咪“虎”口脱险》后,读者王先生致电记者指出,在谴责偷猫吃猫行为的同时,一个问题不容忽视——流浪猫聚集,会给社区环境带来影响。

  王先生居住在一幢六层楼房里,因为附近生活的大量野猫传染跳蚤,楼内居民深受其害,最后,不得不清空所有住户,统一喷洒药水灭蚤。此外,野猫在夜间的叫声,也让很多人不胜其扰,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很多市民强烈反对左邻右舍在小区内喂食、收养野猫。即使是参与救援行动的市民,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如果邻居饲养1000多只猫,自己也会有顾虑,对猫咪的态度可能从友善转变为反感、抗拒。

  除了这些现实问题,还有人从道德层面提出:猫不能吃,难道猪、牛、羊就活该被吃?推而广之,是不是应该拦车救猪、牛、羊?

  对此,宠物协会的人士认为,长期以来,猫狗都是人类的伴侣动物,与猪、牛、羊等可食动物区别很大。而且,肉类在食用前,都需要经过卫生检验检疫。而我国尚未对食用猫肉发出许可证,更未颁布针对猫肉检疫的法规和相关标准,或接受猫肉检疫。猫肉从地下渠道流上餐桌,很可能会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后果。因此,猫不该成为盘中餐。

  救了之后谁来领养?

  凭着一腔热情,这些市民救下了800只猫。然而,问题也接踵而至。

  800只猫来到暂住地——多姿融家的当晚,因为来不及放进家里,它们被大雨浇了一夜,惨叫声让周围邻居无法安睡。后来,它们又和原先就有的400多只猫挤作一团,令房间又脏又臭。一些受伤的猫还流脓流血,惨状让很多前去看望的市民潸然泪下。

  昨晚,一些网友和宠物保护专家再次开会协商,初步打算先利用本报读者等热心人捐助的资金,在市郊租借一个场地养猫,再给健康公猫绝育,并对病猫实行安乐死。但是,大规模养猫,势必遭到左邻右舍反对,多姿融就因此而搬家三次,至于专人照顾更是难以保证。他们盼望着能有更多热心人参与进来,化整为零地领养。

  流浪猫绝育谁来问?

  早在2004年,本市就发生过拦车救猫的事情。此次行动,更是通过网络闹得沸沸扬扬。那么,如何才能杜绝同类事件再次发生呢?如何做好流浪猫的管理和保护呢?

  高先生认为,猫的繁殖能力极强,母猫每年怀胎三四次,每胎能养六七只。理论上,猫的“两口之家”10年内能繁衍出8000万后代!要限制流浪猫的泛滥,最好的办法是绝育。可目前公猫和母猫的绝育手术,收费分别为三四百元和五六百元。即使已有一些个人和团体赞助,少数宠物医院还给志愿者以优惠价,但是,一针麻醉药的成本就要七八十元。因此,仅靠社会募捐,难以对所有猫绝育,必须借助政府力量。

  昨天,记者联系了卫生防疫、犬管办等多个部门,他们都表示无能为力。目前尚无专门机构能像犬管办管狗那样来管猫的事情。

  不过,本报日前发表的《另类宠物管理缺失令人忧》报道已有回音,据犬管办介绍,人大代表正建议成立宠物管理办公室,对犬类以外的宠物进行管理。这或许能对打击偷猫贩猫和保护流浪猫带来制度上的福音。

  实习生 杨丹旭 本报记者 孙云

   评论 070711107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