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奥运专版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拔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2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3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4版:好吃·饕餮四海
 第B15版:好吃·调味金指
 第B16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17版:目录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产品分析
 第B20版:上海地产品牌分析
 第B22版:上海地产区域分析
 第B24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25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26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27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28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29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30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31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32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33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34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35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36版:专题
第B10版: 好吃·美食物语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7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随缘食单
夫妻肺片

张正修


  文 / 张正修

  成都小吃里必有一道凉菜叫夫妻肺片,此菜菜名怪异,初次光顾者难免好奇,会点上一份。也有人因“肺片”二字,误以为有肺片做原料而不愿品尝。实际上,正宗的夫妻肺片是以牛脑壳皮、牛肉、牛百叶等为原料,拌以花椒、辣椒、碎花生米、芫荽等调料,原料里根本没有肺。

  既然没有牛肺,为什么要叫肺片呢?

  话说上世纪30年代,成都皇城附近,是成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人们只食用牛羊肉,忌食内脏,于是把所有内脏都扔掉了。有一对年轻夫妇,男的叫郭朝华,女的叫张田正,看到这些废弃的内脏都被扔掉,觉得很可惜,小两口就在清晨跑到屠宰场,在堆积的内脏堆中翻翻捡捡,挑选看似还有吃相的材料打理干净,上锅煮熟,反复试验,终于做到了牛肚白嫩如纸,牛舌淡红如桦,牛头皮透明微黄。此后再配以夫妻精心搭配的红油、花椒、芝麻、香油、味精、上等的酱油和鲜嫩的芹菜等各色调料,炮制出这后世传诵的美食。

  此“肺片”颜色红亮、软糯入味、麻辣鲜香、细嫩化渣,声望很快就在附近居民中传诵开来。而因为原料是从废弃的内脏挑选出来的,加工时又都切成薄片,故开始时人们称其为“废片”,又因其夫妻制作出来,故前面又冠以夫妻二字,由此得名“夫妻废片”。而后随着食客的日益增多,名声越传越远,就有人嫌其“废片”二字不好听,于是主张将“废”字易为“肺”字,这一改动就造就了成都这个名菜名字的由来。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