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团悬赏50块大洋抓他 徐连宗 印在野 |
1944年8月,16岁的付连仓在地下党村长的带领下,到八路军根据地参军。当时家里特别穷,参军时还是借嫂子的一条裤子,直到部队后发了军装才将裤子还给嫂子。当时在山东,他主要参加了打击日伪军的战斗。 在1945年收割麦子的季节里,日伪军聚集了250多人对赵博县汪庄进行扫荡。当时地里的麦子都已经割完,到处都是麦堆。接到侦察员的消息,他们大队的所有人员火速增援汪庄。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埋伏起来,有的在地道里,有的在麦堆后面,就等待着敌人的到来。果然,没过多久,敌军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眼看着敌军即将进入我军的伏击圈,付连仓的心情激动极了,真想马上就打死这些可恶的侵略者,可是大局当前,他必须克制着内心的冲动。当敌军的队伍经过一半时,大队长一声令下:“打!”火力从各个方向向可恶的敌人射去,他紧紧握着钢枪,将所有的愤怒和仇恨从枪口向日本鬼子射去。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没了方向,东逃西窜、四处乱逃。这一仗,仅用了十几分钟就歼敌80余人,大大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1945年底,付连仓所在的部队在枣庄附近,要通过一条重要通道,日伪军联合在这里把守,并以一座碉堡作顽强抵抗,部队到此遇阻,三次派爆破组,都因敌人火力太猛,无法接近,爆破战士全部牺牲。这时团长陈士法急红了眼,对大家说:“我集中全团火力掩护,再派人上,一定要炸掉它,部队要迅速通过。”付连仓是第四爆破组成员,共三人,每人携带从国民党部队那里弄来的黄柄子手榴弹4颗,捆在一起。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跃起奔跑,以迅猛的速度接近了敌人碉堡,拿起捆好的手榴弹,踢开碉堡门,将手榴弹扔了进去,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飞上了西天,受伤的日伪军鬼哭狼嚎,他们团顺利通过要道。在全团总结表彰大会上,团首长给付连仓记了二等功一次,并奖励毛巾一条,牙粉一盒,牙刷一把。 1947年国民党进攻山东,付连仓所在的鲁南军区八师二十三团三营十一连,为了适应斗争形势,准确掌握敌情,八师成立了便衣侦察大队,付连仓奉命前往当侦察员。 1947年夏,他们部队在银厂附近与国民党冯子安的538旅交锋后,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战术转移,大队长让他带一名侦察员下山,侦察部队转移通过的路线,刚下到山沟旁即遇上6—7名还乡团人员,付连仓灵机一动,马上与他们搭讪,说:“保长到什么地方去了,还有好多兄弟现在饿着肚子,叫他准备点吃的”,还乡团以为是自己人,便说:“好,我们马上告诉保长叫他准备。”而后,付连仓继续侦察,发现国民党部队已经控制了东、南、北方向制高点。此时离国民党前沿部队只有50米距离,付连仓被国民党兵发现,马上追问:“站住,什么人?干什么”?付连仓和他的战友一看,那么多国民党兵,撒腿便往高粱地里跑,敌人在后面开枪,跑了一段路发现前面有人,心想这下完了,无路可跑了,定眼一看,原来是他们的侦察排长来接应。马上向部队首长报告,东、南、北都已被国民党部队控制,只能向西转移,这样部队安全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 时光飞逝,一转眼几年过去了,村里和付连仓一起参军的5个人,有4个人牺牲在战场。直到后来,他才知道,就在他参军后不久,还乡团曾在他家乡到处张贴布告:谁能提供付连仓藏身处或抓住他,赏大洋50块。“有时候想想还挺得意的,他的脑袋还值50块大洋。”现在,老人说起这段事,还经常这样开玩笑地说。 当了一回大老板,原来是化装侦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