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雄浑 笔墨厚重 华振鹤 |
“大火流金,天地为炉。汝于是时,伊周大儒”。明人方孝孺《扇赞》中的这几句话,简直把赤日炎炎下扇子的作用比喻为救民于水深火热中的伊尹、周公。到了现在,尽管它的实用性有所减少,而随着扇面画这种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的出现,其审美性却日益丰富起来。每当夏夜临风,或三五好友相聚,手持折扇,展读好诗,品评佳画,自然成了莫大的艺术享受。 近日,我走进中年山水画家蔡海平先生的“侔莫斋”,他正在为上海香山画院即将举办的扇面博览会准备展品。海平告诉我,折扇虽小,画起来并不容易。由于形制的特殊性,以及必须经得起就近把玩,反复观赏,所以旧时画家订润例,有“一尺作两尺”的规定,明代的祝枝山还把画扇面形容成“美女舞于瓦砾”。这对画家的艺术才华,无疑是个考验。 不过,蔡海平经得起考验。他从早年起就一直追随山水画名家伏文彦,深得乃师“大风堂(指张大千)弟子中能以大千笔法作自己画”的影响,加上常年坚持写生,因此作品气势雄浑,笔墨厚重,感情强烈,能在传统基础上时出新意,既是造化自然的写照,又是画家内心的抒发。由此画出来的,自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和经得起他们挑剔了。 这些年来,海平不断在扇面画领域里探索,越发得心应手。他的扇面画,兼工带写,意境深远,曾多次参加上海美协海墨画会和香山画院等组织的扇面展览,得到画家同行、收藏者和普通公众的好评。 试以他去年创作并为豫园管理处收藏的山水扇面《高山仰止》为例。这幅画以苍劲的笔墨描绘出了重重叠叠、险峻巍峨的雄浑景色。近处,一正一欹两棵松树和参差起伏的巨石杂树,跟背后陡峭的高山,构成横向和纵向的延伸,给人一种高山仰止和咫尺千里的感受。图左的大片云雾空蒙之气,又与右方纷繁的山木树石之间形成一虚一实的强烈对比,增添了空寂灵动的气氛。在色彩上,则多次渲染,层层着色,却色墨不相掩,在厚重中显示出画家的艺术才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