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上海人家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投资理念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 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 · 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 · 建筑物语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7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暴风雨前的宁静

陈钰鹏


  夏天多暴雨,我们时而能听到这么一句成语:暴风雨前的宁静。大凡成语和俗语都有典故,而谚语,尤其是农谚和气象谚语,则多为人类在生活斗争和生产斗争中积累的经验之谈,它们大多数都能用科学知识加以解释。“暴风雨前的宁静”原本是一句谚语,说的是一种大气物理现象。自古以来,人类不断发现,当暴风雨(或雷雨)即将来临的时候,天上乌云密布、天地间寂静无声、路人行迹匆匆,整个气氛显得十分沉闷。不久,暴雨或雷雨便开始大作。

  “暴风雨前的宁静”是一种较常见的现象,但不是一种不变的规律。尽管如此,对“暴风雨前的宁静”还是可作科学解释的。有一种解释认为,暴雨区因地面温度太高而形成强大的上升气流,所以周围的空气会受到这些气流的抽吸。由于暴雨走向是随主风向的,如果其时刮的是东风,而西部的空气又正在被上升气流抽吸到暴雨区,于是占统治地位的空气流(此时为东风)被抽吸的“西风”叠加,短时间内形成了“无风的宁静”。

  另一种解释较有新意:“暴风雨前的宁静”是人们的一种“印象”或“心理感觉”。当水汽被强大的上升空气推送到1000至2000米高的上空后,形成大块飘动的积云,从积云变成积雨云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与随后瓢泼和倾盆的暴雨相比,这段时间是相对宁静的,所以给人以“暴风雨前的宁静”之印象。

  “暴风雨前的宁静”后来从谚语变成了成语,因为人们常常把暴风雨比喻为一件严重的事情、一次可怕的斗争、一次残酷的战役……在这些事件发生前,会有一段相对宁静的酝酿时间,而这种宁静有时是令人害怕的。用作比喻的这一成语,在拿破仑统治时期非常流行。拿破仑和外国军队打仗,事先都有固定的一套程序:集合、布阵、开仗。进攻的时间通常也是事先公开的,士兵们面临着一场恶战,事先非常紧张和害怕,谁也不愿多说话,只是默默地等待着厄运,人们因而称此为“暴风雨前的宁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国军队通常以阵地战对峙,如果媒体报道“暴风雨前的宁静”,读者马上就领会到,这意味着会有一次较大的军事行动——炮击。最近瑞典拍摄了一部惊险影片,片名也用了这一成语——《暴风雨前的宁静》。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