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洋河 印在野 徐连宗 |
60多年过去了,原武警上海总队总队长潘其槐还经常怀念起洋河,除了洋河大曲外,还有发生在那里的战斗故事。 1943年7月,已在家乡江苏阜宁县天场乡潘岗村当民兵指导员的潘其槐报名参军,先到县独立营报到,过了几个月,他被编制到新四军部队,在新四军八旅八十四团一营一连当班长。 1948年初春,已升任副指导员的潘其槐,随部队由苏北挺进淮南地区,配合刘邓大军作战,连续打了几个胜仗后,转战淮北。距他们七八十里地,是江苏泗阳县,境内有个洋河镇,位于苏北运河线上。当时还只是个很不起眼的小镇,人口不多,全是土墙茅屋,风吹土沙起,一片破旧景象。记得有个不大的酒厂,简陋的厂房内摆着数口大缸,有的埋在地下盛满了酒。驻守洋河镇的是国民党孙良城兵团步兵26团。 在一个星斗满天的夜里,三十四旅按上级的指令,实施了对洋河镇之敌奔袭包围,准备歼灭敌人。拂晓前,我军已悄悄包围洋河镇。但进城后,大家觉得奇怪,怎么敌人一点也没有觉察呢?难道狡猾的敌人溜了?经侦察后得知,果然敌人一枪不发跑了。团部通知抓紧时间休息,等待命令。 天亮时突然有了敌情:镇东南方向一个土围子里有敌人。旅首长命令潘其槐所在的101团歼灭该敌。有仗打了,指战员情绪高涨。察看地形时,又觉得情况异常,这个土围子不过一人高,就凭这么高的围子,扛着机枪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一跃而过。方圆几公里大,敌人为什么放弃洋河镇,跑到这里等死?遵照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原则,旅首长决定,炮火轰击半小时后再发起冲锋,颗颗炮弹在土围里开花,硝烟尘土笼罩着整个阵地上空,刚轰击十多分钟,担任主攻的八连同志们要求节省炮弹,立即出击。冲锋号响了,八连像猛虎一般冲了上去,不料中了敌人的诡计,大家翻过土围,全部掉进围内几十米宽、几米深的壕沟,我军伤亡惨重。八连指战员毫不畏惧,顽强拼搏。敌人还几次企图进入壕沟,都被英勇的战士们击毙或打退了。 尽管敌人如此狡猾,也只能得意一时,绝对阻止不了洋河的解放。部队再次攻击前,组织火力轰击扫射,力求摧垮围子和暗堡。冲锋号刚响,突击队的同志们跨越土围,跳下壕沟,架起梯子,勇猛攀登。冲在最前头的三班长谷长富,刚上围顶,就被敌人的刺刀刺中头部,从队员头上滚落下来,鲜血如雨淋一般。看到战友惨遭杀害,战友们眼睛都红了,潘其槐在梯子中间高喊:“为战友报仇,冲上去消灭敌人!”“冲啊……杀啊……”在密集的火力掩护下,突击队员杀声大震,一下子就突入敌阵。队员们灵活机动,利用敌人暗堡间的射击死角,充分发挥手榴弹的威力,一个接一个掷入敌堡,浓烟和弹药味从暗堡向外喷出,身边的暗堡已停止射击,七连班长童中趁机一跃而起,勇敢地单身冲入碉堡,有七八个尚未炸死却被硝烟呛糊涂了的敌人,见到不怕死的童中手持汤姆枪冲了进来,吓得魂不附体,连忙缴枪投降。在突击队冲入敌阵的同时,担任攻围子的指战员都从四面八方爬进围子,很快结束了战斗。击毙了上校刁队长在内的一百多名敌人,其余的全部生俘。 六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洋河镇已经新楼幢幢,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洋河名酒更是名扬中外,香飘万里。可是,每当潘其槐端起盛着洋河酒的酒杯时,还会想起当年解放洋河镇的激烈战斗,怀念血战沙场、长眠在那里的许多战友。 多年后,宣传标语仍然依稀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