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山水剧场 钱勤发 |
漓江的山水剧场,丝毫没有虚情假意。山是山,水是水,山水的灵秀架构了这座天然大剧场。夜色里,山峰隐现,水映倒影,间或烟雨点缀,竹林轻吟,梦幻里也难寻这般诗情画意。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是的,阳朔很美。人在山里住,船在水里走,山水便活了。 没人知道这片如画的山水,在烟雨中等待了多少年;也没人知道这山里人家,在清苦中期盼了多少个春秋?靠山吃山,傍水吃水,当神奇的山水幻化成一座天然剧场,山里数百人一经点化,便成了这个剧场的主角和灵魂。 漓江的山水剧场,距离阳朔城南1500米。这地方恰是漓江与田家河交汇处,与闻名遐迩的书童山隔水相望。书童山是阳朔的一座奇山。远看:山呈圆形,挺拔峻秀,彩壁如屏,山顶绿树婆娑,好似一个娴静的少女,亭亭玉立,山影江心,清奇无比;近看:石壁如削,半山处有巨石矗立,高丈余,犹如一个宽衣大袖的古代书童捧书诵读。对岸田家河洲,翠竹茂林,村落隐现,炊烟袅袅。张艺谋和他的同行们慧眼识珠,在这似画非画、非画胜似画的漓江与田家河交汇处,圈出1.6平方公里的水域作舞台,以12座山峰作背景,配备国内最大规模的环境艺术灯光,以及独特的烟雾产生的如诗如梦的视觉冲击力,并巧妙地利用山峰屏障的回声,形成天然的立体声效果……历时5年,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剧场诞生了,诞生在阳朔的山水间。 这天下午,雨水冲洗了阳朔。山色青黛,水珠挂枝,风儿轻盈。入夜,坐在山水剧场石板搭成的座位上,观赏这场天人合一的《印象刘三姐》。是呀,孕育了刘三姐的这片山水,还有什么比刘三姐更好的剧目让人回味? 山水剧场没有大幕。大幕就是夜幕。谁也拉不动这层夜幕,唯有极具穿透力的灯光划破夜空,撩开大幕——“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电影《刘三姐》的旋律,从山间流出,掠过水面,在夜空中振荡。久远的旋律,从历史的隧道中穿越而来,依旧那么亲切,那么美好。 幕启幕合,古老的山水经现代高科技的光、影、声的切换,演绎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画面:落霞、炊烟、牛群、牧童、浣洗的村妇、唱晚的渔舟……白描手法勾勒出的这幕乡村小景,活现了刘三姐的父老乡亲原生态的日常生活;渔火、竹排、蓑衣、鸬鹚……那盏远古的渔灯,穿过岁月的夜幕,悠悠地朝我们驶来,慢慢地,那盏渔火化作满江渔火,像满天星斗倒映在一江水中。听说,参加这一幕演出的是周边村庄的220位渔民。他们是水的主人,水的精灵,是水中最好的演员。显然,最具视觉冲击力、最震颤人心的是满江渔舟撒出的满江渔网。在火红的灯光照射下,满江渔网幻化成满江红绸,象征着渔网的红绸像火一样在水面翻飞,网中的渔民乃是欲望的音符。如此热焰烈火的场景让人热血奔流。了得,70分钟的演出,600多个演员,没有一个叫得出名的名演员。 末了,刘三姐的歌声又起:多谢四方众乡亲,我家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经典啊经典,在刘三姐的故乡,在青山绿水间,品赏刘三姐的韵味,那真是美好的艺术享受。 难忘漓江山水剧场。那山,那水,那在山水间创意的《印象刘三姐》,无疑是我人生中抹不去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