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体育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奥运专版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17版:求职周刊
 第B18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19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1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培训资讯
 第B23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5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移民沙龙
 第B27版:求职·留学动态
 第B28版:求职·留学·招生
 第B29版:求职·培训·留学
 第B30版:求职·留学扫瞄
 第B31版:求职·招生·留学
 第B32版:求职·名校招生
 第B33版:求职周刊
 第B34版:求职·招聘·招生
 第B35版:求职·招聘·自荐
 第B36版:求职·培训动态
  
2007年7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杯一对话“没骨”彩绘

张苗荣


  中国画中的“没骨”彩绘画是北宋画家徐崇嗣所创,他秀丽通透的运笔与设色来源于写生,他摆脱了前人日常惯见的创作模式,独辟了绘画不用笔墨勾线,而用色彩叠色渍染而成,绘花卉虫草亲近自然,形象生动,为后人所赏。但其传承者多是亦步亦趋,少有出蓝之作。

  直至到了清代初期才有“常州画派”宗师谭寿平继承和发展了徐氏的“没骨”彩绘画法,把“没骨”彩绘画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峰。恽氏的唯美追求就是强调人与自然融合,只有这样才能脱去前人的俗习,形成自己的独特笔墨语言。就画技而言,恽氏在用色、用水、用粉的微妙变化等方面都在诸贤之上,绘花卉虫草色价丰富,清趣动人,在清初画坛上风骚独领,名振四方。(图中恽寿平绘牡丹)

  当初景德镇瓷绘艺人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恽氏“没骨”彩绘画的影响,瓷器上最早出现“没骨”彩绘是在雍正早期,属粉彩范畴。雍正时期“没骨”彩绘的制作工艺是在烧好的素胎上用淡墨或淡红先勾出大致轮廓,目的是在轮廓线内涂上一层玻璃白,然后再用彩料直接在玻璃白上进行“没骨”彩绘,其中花卉画效果最好。“没骨”彩绘技法比粉彩彩绘技法难以掌握,是一般彩绘艺人难以企及的,用工成本也比粉彩要高,因此留下来的作品数量也就少了。

  雍正早期“没骨”彩绘在瓷器上绘花鸟都宗法于恽寿平的“没骨”笔法,用色浓重艳丽,笔法简练凝重、色彩层次较少。到了雍正中期“没骨”彩绘才更加完善,这时期作品的高妙之处是色彩清丽雅致、层次丰富,能渲染出同宣纸一般的笔墨情趣。以后逐渐衰退,可能是这类作品制作成本高的原因所致。

  清末民国初年景德镇制瓷业兴起了一个复古高潮,使得这一画法呈现中兴气象,同时也烧出了一批精美的“没骨”彩绘品种,如图一对小杯就是其中较典型的作品之一。

  这对小杯在构图布局中融入了诗情般的意境,用清丽雅洁的色彩渲染文人画气息,以轻灵松秀的笔触绘牡丹含有一种糯性的骨力。更令人称道的是在用色上,瓷绘艺人能巧用朱缥、赭石、橙黄、石绿等色来表现主题色彩,浓淡枯湿相映,从中呈现出的色趣具有醉人的魅力。

  小杯的方寸之间绘牡丹含一种富贵之态,或怒放或含苞,绿意蓬勃;或花或叶,滴露凝珠,曲尽其态;分明是细雨初停,微风轻柔……花丛中一只彩蝶徐徐飞舞,把一幅春天里的景象图诗化了。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