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特别报道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焦 点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法治视窗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周刊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保健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15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7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血的戏说

司马心


  这真是一道“带血”的竞猜题——中国4名工人在巴基斯坦遇袭,某电台即刻以此竞猜:这桩血案当中,共有多少中国人死伤?A、三死一伤; B、二死二伤;C、一死三伤,赶紧拿起你的手机发短信,答对者有望获三天两夜×× 游奖励……

  其实这类带血的竞猜,早已风靡,并非自今日起,无独有偶,也绝不止上述一例。几乎就在同时,相声演员侯耀文尸骨未凉,一家日报的“读报有奖”,迅即出题:“侯耀文遗产有多少?1,三四千万;2,四五千万”;答对者有机会获得健身月卡一张!与此同步,关于侯耀文的两次失败婚姻,关于瘾君子谢东究竟是否侯门私生,关于侯耀文的初恋到底是谁,等等等等,充斥报端,挤满荧屏,一时之间,好不“娱乐”!难怪人们要质问起媒体的“人道主义”问题来!

  其实我们的媒体之上,类似的“带血戏说”并不少见。广州炎夏太热,30余人因酷暑死亡,某媒体的标题赫然“广州酷毙三十余人”,拿死亡来戏说,可谓到了极致;某打工者手指被机器切掉9根,急送医院再植,不料一根丢在现场,某媒体的标题谑称“哦嗬,第9根手指忘了”,全不顾伤者和读者的痛苦;更有甚者,某名胜发生车祸,一轿车坠落悬崖,所幸有大树卡住,未入百丈深渊,我们的某电台主持人是如何解说这条新闻的呢——主持人A:“游人都在尖叫:‘看啦,在拍电影啦!’好刺激呀!”主持人B:“像在拍《生死时速》的续集!”主持人A:“司机从车中爬出来,满脸鲜血,问道:‘我还活着吗’?”两主持人大笑……请看这样的“戏说”,还有一点人道主义、一点人文关怀么?

  傅彪患了重病,全国观众为之痛心,然而我们的某些“娱记”,却如获至宝,闯病房于先,抢病历于后,全不顾病人的安危、家属的感受;梅艳芳临终之前,多少人为之牵心,然而也有这样的小报,做出“梅大姐××滴血”的标题,把病人的隐私,公开地拿到地摊上叫卖;至于李雪健有恙,明明正在抓紧治疗,但是关于他已经去世的谣言,却已在不少媒体上“以飨读者”,可见这些“同仁”,多么地希望“出事”,即便天下本无事,造,也要造一个“惨案”出来。李媛媛是个唯一的例外,她身患沉疴之后,极力躲避“帕帕拉西”,生怕自己的绝症,火了小报的炒作。李媛媛到死也没有被“娱记”发现病卧之处,有人说李媛媛得以平静地离世,这是她的幸运。但李媛媛的“幸运”,不啻是对某些媒体缺少人道主义的控诉。

  我们的读者,要求媒体有人文关怀,但这对于某些媒体从业者来说,要求是太高了,他们现在的问题,是要有一点人性,补一点起码的人道主义,不要再拿当事者的苦难来当笑料,不要再拿广大读者的痛楚来戏说。据说有一家媒体的记者,因为缺少“猛料”,睡都睡不好,忽然收到一则“拇指谣言”,说是某登山队“全体遇难”,于是大喜过望,急着要“启动紧急采访”,终于可以“炒一把”了。读者诸君,对于他们的“敬业”,作何评价呢?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