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特别报道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焦 点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法治视窗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周刊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保健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15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7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牧歌里的桃花源

亚军 尤佳


  重温《边城》是在新加坡春季的一个夜晚。窗外蝉鸣不绝,书页上的一个个方块字似乎也都化为只只蝉儿飞出纸张,在小小的房间里飞舞盘旋,齐奏出一曲悠远的牧歌。

  轻轻合上书,我不由得叹了口气。一阵凉风袭来,望望窗外,棕榈树掩映着一栋栋小别墅,夜色中看不出红瓦白墙,只有橘黄的灯光从一扇扇窗子里透出来。整条街都很安逸、很宁静,似乎也有点“边城”的意味了。

  我摇摇头,很快地否定了这个想法,脑海中浮现出清晨巴士上学生们长长的吹哈和上班族的惺忪睡眼。

  七十多年过去了,边城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富足的社会里,一眼望去,繁华的商厦、宽阔的马路和整齐的绿化带,无不标榜着它的先进与文明。可是我们真的比边城的人过得好吗?

  我们的餐桌上顿顿有鸡鸭鱼肉,边城人听了会目瞪口呆;我们花点钱,就可以吃到鱼翅、燕窝这些边城人一辈子都梦想不到的山珍海味。可我们吃的“化肥菜”、“激素鸡”淡而无味。我们常常靠五分钟的快餐填饱肚子,我们深陷对于高血压、脂肪肝的恐惧之中,我们的味觉早已麻木,再也尝不出米饭的香甜了。

  我们发明了汽车来代步,同时呼吸着它排出的废气,担忧着全球变暖。我们没时间散步、爬山,宁可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权作运动。

  仔细观察一下白天街道上匆匆的行人,西装藏不住男士们的啤酒肚,化妆品也掩盖不了白领丽人乌青的眼袋。到了夜晚,家家户户都沉浸在矫揉造作的肥皂剧里,两眼发直,停止思考。

  一天之中,有多少时刻我们真心微笑?有多少句话发自肺腑?难怪我们一个个变得面目可憎、言语无味。

  而我们毕竟还生活在一个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国家里。世界上的另外一些角落,依然硝烟弥漫、战火连天。

  边城里的许多人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可是他们懂得“人”的价值。在他们的生活里,更为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以及人与自然之间无声的交流。他们一年或许只吃得上二三回肉,小伙子划起龙船来却比箭还快。他们的生活中处处流动着歌声,用诗篇般华丽的语言赞颂着爱情。他们对自然存着一份敬畏,也时时刻刻欣赏着故乡的美丽。

  我们这些现代人想追求生活的舒适,这并没有什么过错。问题也许出在我们对“舒适”的定义上。大多数时候,我们把“舒适”仅仅看作是香车宝马、别墅洋房,是存折上的数字,是一系列外在的物质标准。这样的定义是不是漏了点什么?

  也许我们该去爬爬山、看看海,重新唤醒自己的四肢和知觉。应该思考一些很“傻”却很重要的问题,想清楚: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活下去?

  阅读书籍:沈从文《边城》

    高中组  亚军

  新加坡莱佛士女子中学 尤佳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