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特别报道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焦 点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法治视窗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周刊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保健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15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7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夏令热线”第一单,沪北供水管理所应急小组赶赴现场改造水管
今晚,家里的水龙头又能哗哗放水了

王欣 志愿者 崔丰 查敏杰

  ■ 余阿婆看到水管问题得到解决,开心地笑了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2007 “夏令热线”今天开通,本报热线962288一早就接到中山北路石泉街道和平居委会书记陈文伟打进的第一个热线电话,陈女士反映,中兴村124-129号的10户人家家里自来水小如细线,到了用水高峰时段,接一盆水要花十来分钟,洗澡更要和隔壁人家错开时间……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接到第一单

  接到“夏令热线”从快速通道转来的“第一张任务单”,上午8时45分,沪北供水管理所的“保高峰”应急小组立即会同普陀养护站带着11名工人赶赴现场。原来,中山北路岚皋路附近的中兴村,是一片棚户私房密集的居民区,每户仅50平方米的简屋经过多次翻造加层,往往三代同堂共居一室,人口密度高,居民用水、用电都已超负荷运行。由于生活环境逼仄,门前进出的通道不足半米,前些日子普陀养护站为东边219-229号改造进水管时,西边这几户居民拒绝了同批改造的建议。可是这两天天气闷热,居民用水量大增,124号的余阿婆发现自家的自来水细如棉纱线,而126号杨女士家有长期卧床的病人,情急之下只好到邻居家借水用。

  当即换水管

  沪北所“保高峰”应急小组现场查勘发现,中兴村弄堂里的总管早已改造放宽,而124-129号这10户居民家的进户管服役了30多年,管壁严重老化,生锈结垢,因而口径减小,流量减少,供水不足,于是当即决定对该处居民进水管进行改造,摈弃易生锈的白铁管,新排一路新型塑料管材,同时把进管口径从20毫米,适当放大到25毫米,以解居民用水之苦。

  由于弄堂通道仅半米来宽,施工车辆很难进入,施工工人围起施工护栏,凭借丰富的经验,找准进户支管的位置,双脚横跨在窄路两侧,用铁棒、铁锨人工挖出了一条施工沟。

  乐坏余阿婆

  看到前两天被自己“赶走”的施工队又回来了,余阿婆高兴地迎出家门;当听说进水管下午二三点钟就能改造完毕,今天晚上家里的水龙头里又能放出哗哗的清水时,余阿婆连声说:“阿拉不会讲啥,谢谢‘夏令热线’、自来水公司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动作这么快。”

  据沪北供水管理所周有德所长介绍,沪北所管辖区今年安排了9公里的旧管网改造,在夏令用水高峰来临之前,已经完成了7公里。对于像中兴村这样的突发报修,沪北所将急事急办,采用门诊、出诊、急诊、会诊“四诊工作法”,报修中心、养护站与管网科三级联动,现场查勘定方案,尽一切可能尽快解决居民的燃眉之急,改善水质、水量、水压,保证百姓安度盛夏。

  本报记者 王欣 志愿者 崔丰 查敏杰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