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去秋波那一转” 柳 叶 |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张生在佛殿乍见莺莺,惊为天人。待莺莺离去,张生仍痴痴地发呆:“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金圣叹批本《西厢记》把这一句改为“我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我便铁石人也意惹情牵”。金圣叹改《西厢记》,有改得好的,也有改得“卤莽”的,这一句就属于后者。金圣叹在这里“强作解事”,拼命强调莺莺并未见张生,不可能对他抛媚眼,“临去秋波那一转”,完全是张生的自作多情,所以把“怎当他”改为“我当他”。金圣叹在这句话之后还加批语道:“妙!眼如转,实未转也。在张生必争云转,在我必为双文争曰不曾转也。” “临去秋波那一转”或许是《西厢记》流传最广的一句话。以前有人以此为谜面打一古典名著,谜底为《离骚》。清初文人尤侗(西堂)以此为题写过一篇著名的游戏八股文,收在《西堂杂俎》里,启功先生在《说八股》中引了全文。王士禛《池北偶谈》中说:“近见江左黄九烟周星作‘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制义七篇,亦极游戏之致。”可见以此为题的八股不止尤侗一篇。 尤侗那篇八股文的最后说:“有双文之秋波一转,宜小生之眼花缭乱也哉!抑老僧四壁画西厢,而悟禅恰在个中,盖一转也,情禅也,参学人试于此下一转语。”所谓“四壁画西厢”,出自明末张岱《快园道古》卷四:邱琼山过一寺,见四壁俱画西厢,曰:空门安得有此?僧曰:老僧从此悟禅。问:从何处悟?僧曰:老僧悟处在“临去秋波那一转”。 话说尤侗的这篇游戏八股传到宫中,康熙见而喜之,读到最后一句“参学人试于此下一转语”,便对身边的国师宏觉和尚说:“请老和尚下。”宏觉说:“这不是山僧的境界。”当时另一首座和尚也在旁,康熙又问他如何。首座说:“不风流处也风流。”康熙听了哈哈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