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法治视窗
 第A2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3版:投资理财
 第A24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汽车科技
 第B14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广告
 第B28版:上海地产
 第B29版:求职
 第B30版:求职·培训·留学
 第B31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32版:求职·培训动态
  
2007年7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港区假证泛滥内盗严重
本市相关执法部门联手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倪颖


  为配合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本市相关执法部门联手开展以打击利用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在港区实施犯罪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及综合整治。昨天下午,市检察院在虹口区检察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相关情况。

    犯罪人数降低

  近年来,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加快,针对上海港口集装箱运输和港区货物及港区社会治安的犯罪活动也发生很大变化。

  虹口区检察院运用刑事法律政策,发挥检察职能,今年以来同港口公安、虹口区法院等执法部门联手开展了以打击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今年以来虹口区检察院共受理上海港公安局移送审查并作出批捕决定的涉及港口犯罪案件75件93人,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4%%和93.8%,审查起诉97件110人,同比上升203.1%和139.1%。涉及制贩假证已由一季度的45人下降到二季度的7人。

  犯罪手法翻新

  目前发现的这些犯罪活动大都与使用假证有关,涉及制贩假证52人,主要犯罪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犯罪嫌疑人使用伪造的集装箱运输车辆运营证件非法运营,扰乱港区集装箱运输秩序,严重危害社会安全。一些犯罪嫌疑人使用虚假车牌、伪造的集装箱运输车行驶证、驾驶证、养路费缴款凭证等,逃避应缴纳的费用,压低经营成本争夺集装箱运输市场,而且车辆超载、无证驾驶、交通肇事逃匿等,给港口社会治安带来极大危害。今年上半年共批准逮捕此类案件犯罪嫌疑人47人。

  二、集装箱车辆驾驶人员盗窃箱内财物及集装箱附件。犯罪嫌疑人在运输途中拆换封箱号,打磨掉集装箱销子盗窃箱内财物,作案后再重新封好使验箱人员难以发现。这类犯罪往往造成案发后引起被害单位间大量经济纠纷,甚至国际运输纠纷,社会危害很大。

  三、使用假证、假牌的集装箱车辆驾驶人员骗取托运单,盗卖集装箱。

  四、购买、使用伪造的上海市定额罚款收据、上海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发票等假单据,骗取公司财物。

  打击整治有力

  据悉,在开展打击和整治活动中,检察部门针对一些小型运输公司车队和挂靠的车队自身车况差,为节省成本或者逃避处罚而鼓励超载、使用假车辆行驶证运营等情况,与港口管理部门共同研究,建立各类进出港口车辆信息查询平台;深入港口和相关单位,开展犯罪特点和预防工作调查研究,带案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发出相关检察建议,积极提出堵漏建制意见等,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的预防和控制犯罪作用。记者 郭剑烽

  通讯员 施坚轩 实习生 倪颖

  【相关案例一】

  郑国军、郑云雷结伙于2006年12月19日,经事先预谋,驾驶本市一物流公司的1辆集装箱卡车,将车辆前号牌换成伪造的车牌,至外高桥二期港区,以代运集装箱为名,从上海梦佳物流有限公司业务员处骗取提箱单,骗得被害单位价值人民币19500元的集装箱1只,运至浦东随塘路一工地销售给李某,得赃款人民币1万元。日前,郑国军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郑云雷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相关案例二】

  被告人倪志强于2006年6月间,在沪杭高速上海枫泾收费站附近,以人民币30元的价格,从一制假人员处购得盖有“上海港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印章的公安交通管理局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2张及罚款收据。而后,被告人倪志强于2007年1月5日,将填写的上述处罚决定书,到公司财务处报销,得款人民币400元。经鉴定,上述处罚决定书印章印文为伪造。日前,倪志强被法院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判处拘役2个月。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